(司马光之子)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敏学过...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0:09:10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光之子)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 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丁母忧,勺饮不入口三日,毁几灭性。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以韩绛荐,为秘书,由正字迁校书郎。光薨,治丧皆用《礼经》家法,不为世俗事。得遗恩,悉以与族人。服除,召为著作佐郎兼侍讲。   上疏言:“比年以来,旱为虐,民多艰食。若复一不稔,则公私困竭,盗贼可乘。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愿及今秋熟,令州县广籴,民食所余,悉归于官。今冬来春,令流民就食,候乡里丰穰,乃还本土。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惟于济民则不宜吝。诚能捐数十万金帛,以为天下大本,则天下幸甚。”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康自居父丧,居庐疏食,寝于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谒。赐优告。疾且殆,犹具疏所当言者以待,曰:“得一见天子极言而死无恨。”使召医李积于兖。积老矣,乡民闻之,往告曰:“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来者日夜不绝,积遂行;至,则不可为矣。年四十一而卒。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市井之人,无不哀之。诏赠右谏议大夫。   康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初,光立神道碑,帝遣使赐白金二千两,康以费皆官给,辞不受。不听。遣家吏如京师纳之,乃止。   论曰:熙宁新法病民,海内骚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正人端士,摈弃不用。聚敛之臣日进,民被其虐者将二十年。方是时,光退居于洛,若将终身焉。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至或号呼道路,愿其毋去朝廷,是岂以区区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哉?德之盛而诚之著也。 康济美象贤,不幸短命而死,世尤惜之。然康不死,亦将不免于绍圣之祸矣。  选自《宋史》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是时,光退居于洛。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C.若将终身焉。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D.今其子病,愿速往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句中分编为四组,全都不能说明司马光“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的一组是(   ) ①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  ②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    ③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  ④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   ⑤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  ⑥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A.② ④ ⑥      B.  ①③⑤      C.③ ④ ⑤         D. 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人评价说,司马光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美德发扬光大,效法贤能之人,即使不早去世,在后来的绍圣之祸中也难于幸免。 B.司马康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在洛阳居住的时候,一些求学的士人在和他交谈时,都会有一些收获。 C.司马康活了四十一岁就去世了,在他重病期间,当地的老百姓听说他找医生治病,前往劝医生说:“我们受到过他父亲的大恩啊。” D.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侍奉父母非常的孝,在他父亲去世后,连续三天没有吃下东西;一切丧事都按《礼经》家法办理。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 (2) 熙宁新法病民,海内骚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

网友回答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自古以来的圣贤明君,如果没有水灾、旱灾,就有对付(灾难)的办法,那么(灾难)的灾害就不是很大。(“非”“有以”“则”各1分,句义2分) (2)熙宁年间实行的新法为害人老百姓,天下不太安定(社会秩序混乱),忠臣正直的言论被阻止压抑不能采用、实行。(“病”、“谠”、“沮抑”各1分,句义2分)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