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宰我问:“三年之丧①,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②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

发布时间:2020-08-14 17:13:00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①,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②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③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十七》)
【注】①三年之丧:父母死,为父母守孝三年。②燧:古代取火的器具。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所用的木头四季不同,一年轮一遍。③予:宰我的名,孔子的学生。
⑴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宰我认为,三年守丧,时间过长,应该废除这种礼制,从而使君子更好地为礼与为乐。B.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宰我提出的重新制定守丧的时间的看法,而是先问其“安心”否。C.君子守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这大多是内心忧伤、思念所致。D.孔子认为宰我没有念及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而擅自停止守丧,这是不仁的行为。⑵上述对话中孔子和宰我争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 A(不是废除,而是修改时间,重新制定。) 

网友回答

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今天。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参考译文: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筐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劲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