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他终于决定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 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重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的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 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 1.联系上下文,柔石准备“转换”的作品“形式”是什么?(填到下面横线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中哪个词语与第一段中的“简洁”意思一致遥相呼应(填到下面横线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于“我”先前所说过的话(“这怕难罢……怎么能行呢?”),作者反思后认为[ ]A.这些话“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B.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C.那些话“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D.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4.对第二段中的三个“疑心”,理解正确的是[ ]A.前两个“疑心”没有依据,仅是无端怀疑而已。这两个“疑心”实际上都是因作者对冯铿最初的印象而起的。B.第三个“疑心”是对前两个“疑心”的肯定,表现出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C.前两个“疑心”有依据,因为作者不太同意柔石改变创作路子,对冯铿的初始印象也不太好。D.三个“疑心”都没有充分依据,都只不过是怀疑而已5.第二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说B.表示转折C.表示递进D.表示思维的中断6.对最后一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这只是写实,从外表看确实如此,并无褒贬。B.这不是写实,而是由于鲁迅对她终于很“隔膜”造成的。C.这是写实,但与全文关系不大,作者在记叙对她最初印象之后对她的外貌作了一般性补叙。D.这是写实,也是为后文写她在狱中情况做铺垫。联系后文狱中表现,便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体质虽弱但意志坚强,外表虽不美但心灵、思想是美的。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大部的小说;2.斩铁截铁;3.D;4.B;5.A;6.A;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