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集·草堂记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3:02:4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 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     ①朱方:地名。       ②忮(zhì):嫉妒、侵害。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扌豕  崔杼之子           扌豕 :挑拔        C.景公与 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庄公死,更立景公     得庆封,负之斧质        A.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后世以为法程            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C.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   B.齐人以为让(鲁)        C.(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       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    )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网友回答

【小题】C 【小题】A 【小题】A 【小题】B 【小题】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景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解析: 【小题】“诛”,讨伐 【小题】A项中加点的“更”,都是“又、另”的意思。 B项中加点的“之”,前者是代词,第三人称,指庆封,译为“他”;后者为助词,构成动宾倒装式,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项中加点的“以”,前者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可译为“用”或“把” “以为”即“以(之)为”,意为“把(这种做法)当作”;后者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D项中加点的“相”,前者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做相”;后者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上的关联,可译为“互相”。 【小题】A项“(齐人)”应为“(楚灵王)” 【小题】由“齐人以为让”可知,鲁国赶走了庆封,是因为受到齐国的责备。 【小题】无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