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唢呐燃烧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57:59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题目。(24分)

被唢呐燃烧

一进入冬月,黑石河两岸成天唢呐声响。

这声音如诉如泣,刺穿黄昏,在人心上撕扯出阵阵苦涩与茫然。唢呐本不是我故乡的乐器,却深受我乡亲们的喜爱。成天劳作在田野间的乡亲,不曾像城里人那样有着许多表达自己悲欢愁闷的方式,他们很多时候沉默如山。这样,当激烈高昂忧伤低沉的唢呐声骤然在空旷辽远的冬日田原上响起时,我乡亲们总是被它燃烧得不能自禁。当唢呐声穿越暮色而来,立刻,田野上肃立聆听的男人女人热泪滚落。

唢呐声起,那是天上落了一颗星。人间走了一个人。

唢呐声起,那是天上又落了一颗星,人间又走了一个人。

……

这是我故乡的规矩,人走了,得用唢呐送送。很多年以后,当我故乡被城市消灭,当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故乡可回的时候,耳边便骤然响起那一声声凄怆的旋律,随之浮现的,是我勾留在那旋律里的段段时光。

那时侯,十多岁的我竟然爱上了唢呐。我梦想做一个吹唢呐的人,出席每一场乡村葬礼,用自己所理解的音乐为逝者送行,宽恕他们在尘世间做过的一切,将他们的灵魂引入天堂。

这个念头一经从我的脑子里冒出,立刻让我不得安宁。我开始留意那些吹唢呐的人,打听他们中谁吹得最好。每个村庄都有值得骄傲的匠人,像瓦匠、泥水匠、使牛匠,他们走动在乡亲们的目光里,背影亲切,面容安详,代表着乡村被人尊敬的那部分。

而吹唢呐的人不一样。也许是因为承担了灵魂送行人的角色,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像影子一样飘忽。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出现在谁的嘴边。他们面目模糊。村里死了人,薄暮时分,吹唢呐的人就孑然而来。人未至,声先到,几粒音符风一样飘到门口。起初让我百思不解的是,他们最开始弄出的那段旋律并不表达出丝毫哀伤的情绪,倒更像村口流淌的小小溪流,轻易而舒缓地就进入了人的内心。听到这声音,死去的人脸上渐渐呈现出圣洁的安详,仿佛那声音一直抵达了他的魂灵深处,一下子就抚平了他最后的困扰。而茫然不知所措的人们立刻像有了主心骨,他们不再纷乱地围绕着死者。他们从惊慌中恢复过来,静静地,用悲伤缅怀死者。

在整个葬礼之中,吹唢呐的人一直不动声色,他手臂枯瘦,却如有神助,将几个音符轻轻组合,就左右了葬礼的全局。死者的所有亲属按辈份一一排好,他们在唢呐声的指挥之下,依照古老的习俗,在葬礼的高潮处嚎啕大哭,在追思的时刻哀哀啜泣,一连几天,他们被唢呐声牵引着,一步一步将死者送到泥土下面。

而整个过程,吹唢呐的人一直像置身事外,尽管他实际上是葬礼的主持人,但他总是神情木然,谁也瞧不见他内心的波涛。

几天过后,唢呐声突然就消失了。乡村恢复了平静,死者被亲人们放进了记忆。而最令我奇怪的是,吹唢呐的人仿佛根本就像不曾来过一样,他像穿过村庄上空的一阵来历不明的风,转眼就撤退得无影无踪。

现在想来,也许就是那声声唢呐唤醒了青春期我对于生与死的朦胧思考,也许还有吹唢呐人的那种安然面对生死的态度激起了我做一名吹唢呐人的愿望。那些游荡的日子,我不止一次悄悄尾随着吹唢呐的人,跟着他们穿过黑石河两岸大大小小的村庄,见证了许多人的死亡,在唢呐声起伏的节奏中,我明白了死亡其实是一种再生。

那应该是乡村最后的安静时光。那段时光过去以后,汹涌而来的打工潮淹没了乡村,首先出去的是我的同龄人们,然后是更大的人,更老的人。他们像上岸的鱼,茫然地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中,有的人就在城市里悄然逝去。而城市,已经找不到一个吹唢呐的人,城市的唢呐在电视里吹,那声音与安慰灵魂的事情已经无关。

(节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0年)

1.文章的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唢呐声起,那是天上落了一颗星。人间走了一个人。唢呐声起,那是天上又落了一颗星,人间又走了一个人。

(2)他们像上岸的鱼,茫然地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中,有的人就在城市里悄然逝去

3.从全文看,唢呐人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4.从作者的青春时节刚离开故乡,唢呐声一直在心中萦绕不去,结合全文,请探究唢呐声在文中有哪些内涵?(8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第二段介绍了唢呐声不断在故乡响起,深受乡亲们的喜爱,说出了唢呐声的重要性(2分)这说明了作者喜欢唢呐声的原因,为下文的描写做铺垫。(2分)

2.(1)该句用了反复的手法,(1分)强化出唢呐声和人们之间的联系,每一次唢呐声响起,村里有送走了一个人。(2分)[来(2)该句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形象生动的把离开故乡到城里打工的人比作岸上的鱼,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依托或者条件),没有方向的在城市漂泊,然后就在城市里默默地死去,但是没有故乡的唢呐为他们送行。(2分)

3.①他们的面目模糊人们记不清他们的长相。②他们认真的履行为灵魂送行的职责,认真吹奏。③他们技艺高超,是丧礼的主持人。④他们能安然面对生死。⑤行迹无定,来去匆匆。(答出三点即可)。

4.(8分)唢呐声对逝去的人是一种灵魂的安慰;唢呐声对悲伤者是一种心灵的抚慰;唢呐声让作者明白了生与死的内涵,死亡其实是一种再生;唢呐声是作者对故乡的回忆,一直在故乡上空和作者心里回荡。(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段作用的分析题,首先应该明确该语段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回答结构上的作用。该段的内容是“唢呐声不断在故乡响起,深受乡亲们的喜爱”,从作用上看该段位于文章的开头,应该是引起下文的作用,答题时一定写出引出下文上的什么内容。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赏析文中的手法的题目,答题时要辨明手法,分析效果。第一题明显是反复的手法,反复的作用是情调情感,第二题是比喻的手法,答题时明确把什么比作什么,结合具体文章答出效果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分条作答即可。关键词语有“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像影子一样飘忽”“他们面目模糊”“左右了葬礼的全局”“吹唢呐的人一直像置身事外”“但他总是神情木然”“他像穿过村庄上空的一阵来历不明的风,转眼就撤退得无影无踪”。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内容的探究的题目,在文中要找到相关的依据,此题涉及到文章的主旨,应该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下功夫。关键的语句有“当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故乡可回的时候,耳边便骤然响起那一声声凄怆的旋律,随之浮现的,是我勾留在那旋律里的段段时光”“为逝者送行,宽恕他们在尘世间做过的一切”“一下子就抚平了他最后的困扰”“唢呐唤醒了青春期我对于生与死的朦胧思考”“那声音与安慰灵魂的事情已经无关”“在唢呐声起伏的节奏中,我明白了死亡其实是一种再生”。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