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 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江河洪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而产生的问题,应当由人类自己安排解决。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但要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和谐共处。治理江河的工程措施,只可能控制一定标准的洪水,不可能完全控制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因此,在建成具有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以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洪水让出足够的蓄汇空间。 人类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必需多占用一部分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的水土资源;而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适当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研究如何与周边生态系统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 就水资源来说,过去我们以为,水利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在河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后,逐步认识到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需要,合理配置水资源。由此而发生的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要依靠现代科技术和现代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要通过高效、节水、防污的社会经济模式,通过对用水效率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地球表层,河流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它不仅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而且以其干流和不同等级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它为陆地的各个生态系统输送物质和能量,也是陆地和海洋交换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形象地说,它是地球表层的脉络。在过去的水利工作中,没有重视和研究河流的生态功能,没有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河流变化的规律及其作用。例如,河流的洪水,它虽然有为害的一面,但它有补给两岸地下水和湖泊洼地的水源、塑造河床、稀释污水等作用,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保护每条河流的水质不受污染,更是保持河流生态功能的必要条件。有的论述将河流的生态功能仅限于支持河道内的水生动植物,是不够全面的。 (节选自钱正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5.下列对文中“与洪水和谐共处”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只要人类不过度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江河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 B.人类为了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就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以防洪减灾。 C.建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安排蓄泄超标准洪水的空间。 D.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可以过多占用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6.下列有关问题“生态功能”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地球表层,河流的生态功能就是指支持河流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功能不可替代。 B.河流的干流和它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为地球水循环提供陆面通道。 C.河流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通过它实现陆地与海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D.河流的洪水,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不可缺少的因素,尽管它有为害的一面。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江河洪水是人类无法消除的自然现象,而江河洪灾则不同,主要是由人类开发活动造成的。 B.研究如何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社会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需。 C.要解决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单靠现代科学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引进现代经济发展方式。 D.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并掌握河流变化的规律,江河的洪水就不再是有害的了。
网友回答
5.C(A项。只提“不过度开发”少了“不合理的开发”,使理解片面;B项,修建水利工程,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发、利用水资源。D项,据文意,是人类“多占用一部分”水土资源,但不能过多。)6.A(应包括两个方面,“不仅……而……:”A项说到了一个方面且不全面。)7.D(洪水为害的一面是一种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