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的诗歌】牛汉的诗歌《落雪的夜》

发布时间:2021-04-01 19:33:23

牛汉的诗歌《落雪的夜》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北方
  落雪的夜里
  一个伴伙
  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他知道我寒冷,我贫穷
  我没有火
  
  祖国啊
  你是不是也寒冷?
  我可以把自己当作一束木炭
  燃烧起来……
  让人不禁想起陆游晚年家居时作的一首词《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首词上阕回顾当年从军万里南征的往事,下阕抒发身老田园的悲愤,短短几行,写尽陆游爱国的一生.同样,对24岁的牛汉来说,虽不比“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陆游,但正值青春年少,一腔爱国热情,却无处挥洒.于是,在“北方落雪的夜里”,当“一个伴伙”给“寒冷”、“贫穷”、“没有火”的牛汉“送来一包木炭”时,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祖国.祖国在这里被意象化为人.诗人感到寒冷,有人送给了诗人“一包木炭”,那么祖国呢?诗中的抒情主体“我”,在祖国寒冷的时候,宁愿“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燃烧起来”,赤子爱国之情跃然纸上.从表达感情这方面来看,牛汉的《落雪的夜》虽少了陆游《诉衷情》中的那股悲凉和苍劲,却异曲同工,都真实确切地表达了抒情主体爱国的强烈情感.
  首先我们看看题目.“落雪的夜”——雪落无声,又是夜晚,沉寂中藏有生气,也藏有压抑.在这样的夜里,会发生什么呢?动(雪落)静(夜)巧妙组合的题目,在引起读者阅读欲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全诗的氛围营造做了意未表而境先成的准备.现在再来看这首诗的结构.全诗分为两小节,第一节是诗人个人现实生活层面的直观;直观过后,诗人笔锋一转,从“我”联想到“祖国”,诗歌的跳跃在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中实现,诗歌的美感亦产生于此.中间的跳跃转换,由“寒冷”作为纽带连接.“我”的“寒冷”因“贫穷”而“没有火”取暖,祖国的“寒冷”不也如此么?“寒冷”是一个表感觉的词,在这里贴切地缩减了抒情主体和抒情对象之间的距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诗的结构可概括为这样一个模式:现实(“我”)——情感(爱国之情)——现实(“祖国”).现实总是外化的,而情感是内化的,内化的情感(爱国之情)通过语言材料艺术地表现为外化的现实(语言承载的意象),一首诗便诞生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