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文学的网络时代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5:57: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何看待文学的网络时代 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迅速侵入文学领域。当我们的作家和学者还在寻找对策和命名权的时候,“网络文学”这个大而化之的名称突然登堂入室,并且暴得大名。 文学的网络时代是否会导致作家群体的消失?作家在文学的纸媒时代中无疑是文学的最重要因素,甚至具有无上的权威,“作家中心论”既使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也导 致了文学的重名不重实,因而中国文学史上也不断出现后世作者假借前世著名作家之名创作文学作品的现象。而在文学的网络时代,作家的权威性不断受到质疑,作 家不再具有神圣的光环,而在网络上仅仅以“写手”的身份出现,“写手”的身份是多重性的,他们可能不再是专职的文学创作者,而有可能是教师、工人、公务员 或从事其他各种职业;他们大多数时候是化名(网名)的, 有时甚至是“无名”的,由于不受“名”的局限而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这个群体可能在不久的未来逐渐显示出巨大潜力,他们将 不再需要专业的培养机制来催生,也可能不再需要专业的机构予以养护,他们将诞生于民间、生活于民间并且服务于民间。文学在网络时代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学, 仅仅是作者、作品和读者等文学要素在网络时代的地位和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已。 文学并不是仅仅指那些写在纸上的语言艺术,文学的本性不在于纸张这种传播媒介,而在于用语言来虚构文学形象,以此来传递情感并达到审美状态。也就是说,文学 不会在网络时代中消亡,但是文学会变化为各种不同的存在形式,甚至在博客、论坛、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等网络形式中也存在着文学的元素。有时甚至直接可以成 为文学,例如博客中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具备精妙的语言艺术,传递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且蕴含了形而上的审美思考:虽然这些作品有时是真人真事,并未以语言虚构文学形象,但是他们塑造的形象更加真实、表达的情感更加真切、蕴含的形而上思考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因而毫无疑问地应当被纳入文学范畴。此外,文学从“孔门四科”之一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最后与西方的文学含义接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文学在网络时代出现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将成为必然,我们也不必因其变化而断定文学的消亡。 由此观之,网络时代的文学不可能消亡,但是在文学要素和表现形式等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才是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核心,而不是仅仅纠缠于虚空的“网络文学”概念、或者纠结于缥缈的文学消亡论。只有如此,才能推进网络时代的文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1.下列关于“网络时代的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这个名称是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并且迅速侵入文学领域后出现的。 B.文学发展至网络时代,作者的权威地位逐渐被取消,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每个人即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作者。 C.网络时代的作家群体具有巨大潜力,他们从专职的文学创作,走向民间、生活于民间并且服务于民间。 D.网络时代的文学丰富多彩,是因为“写手”大多时候是化名有时甚至是“无名”而不受“名”的局限,具有更大想象空间。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或推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中心论”导致文学重名不重实,有些作者假借前世著名作家之名创作作品,这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B.文学可以分为纸媒时代和网络时代,不同的时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会有许多的不同。     C.博客中的优秀作品可以纳入文学范畴,有可能成为文学的经典。 D.文学工作者只纠缠于虚空的“网络文学”概念或纠结于“文学消亡论”,无助于网络时代文学更快更好的发展。 3.“网络时代的文学不可能消亡”,能支持这个结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网友回答

1.C(不是“作家群体”,而是“写手”身份出现的群体) 2.A(原文说“‘作家中心论’既使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也导致了文学的重名不重实”) 3.①语言虚构、情感传递、审美价值等文学的本性不变②各种不同的网络形式存 在着文学的元素③作者、作品和读者等文学要素还存在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是一种 必然。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