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眼的结构图:(1)外界的光线依次经过[]、[] 、[] 、[] ,最后在[] 形成一个 ,在这个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上有 ,它们将图象信息通过

发布时间:2020-11-06 05:17:30

如图为眼的结构图:
(1)外界的光线依次经过[] 、[]  、[]  、[]  ,最后在[]  形成一个  ,在这个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上有  ,它们将图象信息通过  传给  ,人就产生了视觉.
(2)放映电影中,当走进电影院后什么也看不见,稍等片刻,可看到周围的人.这是由于  会变  ,这种变化是[]  发挥作用.
(3)“白眼球”指[]  ,“黑眼球”指[]  
(4)物体在眼睛里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似,其中B图中的a、b、c分别相当于A图中的[]  、[]  、[]  
(5)“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说明眼的感觉很灵敏,原因是[]  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6)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7)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  的特点是  .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造成  就容易患上真性近视,远处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的  ,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要戴  加以矫正.
(8)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或黑眼睛,是因为[]  内含的  不同造成的.
(9)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  
(10)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象部位是  、视觉的部位是  
(11)由看书转为远眺,瞳孔的变化是  、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  
(12)王某一个人在屋内戴着眼镜看书,突然有人开门,王某为了辨认来人摘下了眼镜,他戴的是  镜.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前面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前面是虹膜,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7视网膜,可以形成物像,前面没有;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最大.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图中1 角膜、2晶状体、3瞳孔、4虹膜、5睫状体,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玻璃体

(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3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9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8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虹膜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当人走进电影院时,由于外界光线强,瞳孔缩小,因此当你走进光线较暗的电影院后什么也看不见,而稍等片刻,可看到周围的人.这是由于[2]瞳孔由小变大的缘故.
(3)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4)B图中的a、b、c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
(5)当沙子迷入眼睛时会感到疼痛,这正是所谓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是因为眼睛里含有丰富的1角膜感觉神经末梢,感觉十分灵敏.
(6)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如果眼球结构完整,视神经或者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仍然可以导致失明的.视神经发生病变使物像的刺激传递不到大脑,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不能形成视觉.
(7)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因此,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2]的特点是曲度增大.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有可能成为真性近视,看不清 远处的物体,需配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8)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
(9)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其中主要是晶状体的折射作用),在3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在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2晶状体
(10)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形成图象的部位是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
(11)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因此由远眺为看书时,晶状体睫状体由舒张变收缩,晶状体由小变大.
瞳孔是光线进入我们眼睛的窗口,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看近处时瞳孔变小,看远处时瞳孔变大.这是一种反射性调节.
(12)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老花眼医学上又称老视.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体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故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这种现象称为老视.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折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象.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某人戴着眼镜看书,看书时离得较近,为了看清要戴眼镜,表明该人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窗外有人叫他,离得渐远,为了看清叫他的人,他摘下了眼镜,说明该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因此可能是远视眼或者老花眼,需要佩戴凸透镜.
故答案为:(1)1 角膜、3瞳孔、2晶状体、9玻璃体;8视网膜;物像;2晶状体;8视网膜;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瞳孔,大,4虹膜
(3)6巩膜,4虹膜            (4)3瞳孔,2晶状体,8视网膜
(5)1角膜                    (6)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7)2晶状体;过度变凸;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前方;凹透镜
(8)4虹膜,色素              (9)2晶状体
(10)视网膜,视觉中枢
(11)由小变大,由大变小
(12)凸透镜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