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A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网友回答
(答案→)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康有为,孙中山,张謇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以康有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站在时代前列,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了辛亥革命,想以革命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张謇面对民族危机,毅然辞去状元的官职,实业救国,所以这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分析: 考点1: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
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点拓展
一、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严复)
三、导火线: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四、开始----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各省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五、P.33领导力量及其人物、组织和刊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强学会;《万国公报》(又名《中外纪闻》)
六、★★P.33高潮:百日维新(1898.6---9)的主要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七、P.33结果:1898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运动失败。
八、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变法条件不成熟。(2)其它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的阻挠;光绪帝没有实权;袁世凯的叛变;缺乏群众基础等。
九、性质: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十、★★戊戌变法的影响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提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②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提出救亡图存口号,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十一、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考点2:辛亥革命 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拓展
一、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二、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三、领导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
四、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P.36准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确立
1905年,孙中山联合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其革命纲领是: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提出的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机关刊物是《民报》
“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旧“三民主义” 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六、★★P.37高潮: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P.37)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攻占汉口和汉阳,辛亥革命取得初步胜利。
(P.38)1912年元旦,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产生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举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并确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七、P.38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八、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其它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九、★★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十、认识: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考点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P.100实业家张謇 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P10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发展时期 主要原因 阶段特征 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运动的刺激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 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 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 辛亥革命的鼓舞和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战后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萧条 抗战期间 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大批民族工业破产 解放战争时期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民族工业的发展山穷水尽 3.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水平低;地区分布不均;行业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