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卫飒字子产,河内修武人也。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常佣以自给。王莽时,仕郡历州宰。建武二年,辟大司徒邓禹府。举能案剧,除侍御史,襄城令。政有名迹,迁桂阳太守。郡与交州接境,颇染其俗,不知礼则。飒下车,修痒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先是含诓、浈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去郡远者,或且千里。吏事往来,辄发民乘船,名曰“传役”。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苦之。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释。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流民稍还,渐成聚邑,使输租赋,同之平民。又耒阳县出铁石,他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遂招来亡命,多致奸盗。飒乃上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余万。飒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视事十年,郡内清理。二十五年,征还。光武欲以为少府,会飒被疾,不能拜起,敕以挂阳太守归家,须后诏书。居二岁,载病诣阙,自陈困笃,乃收印埂,赐钱十万,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年间,邦俗从化 化;改变 B敕以桂阳太守归家,须后诏书 须:必须 C于是役省劳息 于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D去郡远者,或且千里 且:将近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从侧面体现卫飒政绩的一组是 ①辟大司徒邓禹府 ②期年间,邦俗从化 ③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 ④习其风土,不出田租 ⑤列亭传,置邮驿 ⑥乃收印绶,赐钱十万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卫飒家境贫寒,勤学好问,跟随老师学习,没有粮食,常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接济。 B王莽执政时,卫飒被征召到大司徒邓禹府中。因能处理繁难的政事受到邓禹的举荐,朝廷任命他为侍御史、襄城县令。 C卫飒做桂阳太守时,提倡教育,制订婚姻制度,改革“传役”制度,减少劳役,杜绝奸吏,取得了显著的政绩。 D.卫飒历仕王莽、光武两朝,由于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所以,老来贫病交加,光武帝赐钱十万, 以示表彰。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3分) ②流民稍还,渐成聚邑,使输租赋,同之平民。(3分) ③会飒被疾,不能拜起。(3分)
网友回答
【小题】B 【小题】C 【小题】C 【小题】(9分)①百姓居住在深山,临近溪谷,他们习惯当地(那里的)风俗,不缴纳田租。(3分)(译对“滨”、“其”各1分,译对大意1分) ②漉散在外的百姓逐渐返回,慢慢地有了人口聚居的村镇,卫飒要他们缴租税,与其他平民同等对待。(3分)(译对“稍”、“输”各1分,译对大意1分) ③正值(恰逢)卫飒患病,不能授官起用。(3分)(译对“会”、“拜起”各1分,译对大意1分) 解析: 【小题】(须:等待) 【小题】无 【小题】(A文中没有交待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接济,而是说他常常为人做工以维持生活:B“王莽执政时”应为“光武帝执政时”,“建武”是光武帝的年号;D无因果关系) 【小题】无 附:译文 卫飒字于产,河内郡修武县人。家境贫寒,勤学好问,跟随老师学习,没有粮食,他便常常为人做工以维持生活。王莽执政时,他在郡、州府里做过官员。建武二年,卫飒被征召到大司徒邓禹府中。因能处理繁难的政事受到邓禹的举荐,朝廷任命他为侍御史、襄城县令。他在任职期间,取得突出政成绩,于是提升为桂阳大守。桂阳郡与交州接界,受到交州习俗的影响,百姓不懂礼制和规矩。卫飒一到任,就提倡教育,制订婚姻制度。一年后,当地风俗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之首,含诓、浈阳、曲江三县,是百越的旧地,汉武帝平定这些地方后,将它们划归桂阳郡。百姓居住在深山,临近溪谷,他们习惯当地风俗,不缴纳田租。离郡治远的地方,有的近千里。官府有公事往来,就派人驾船,称作“传段”。每有一个官吏出来,就要几家服劳役,百姓感到很苦。卫飒便派人青山开道五百多重,路上设置亭子、传舍,安排驿馆。于是减少了劳役,杜绝了奸吏。流散在外的百姓逐渐返回,慢慢地有了人口聚居的村镇,卫飒要他们缴租税,与其他平民同等对待。另外,耒阳县出产铁矿石,别的郡的老百姓常常依此聚集在这里,私自炼铁。于是招引来了改名换姓流浪在外的人,其中有不少奸人、盗贼。卫飒便呈报上司设置冶铁之官,禁止私人开采铁矿,每年增加收入五百多万。卫飒治理、抚恤人民,处理公事如处理家事一样尽心,他所施行的政令,没有不符合实情的。他任职十年,郡内治理得清静有条理。建武二十五年,征召回京。光武帝准备让卫飒担任少府,正值卫飒患病,不能授官起用,下诏令他以桂阳大守的身份回家,等待以后下诏书。过了两年,卫飒带病入朝,亲自陈述自己的困难,才收缴他的印绶,赏钱十万,后来在家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