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节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00:37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节选) 钮卫星 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④伯纳姆在书中提到了导致在大众层面上“科学失败、迷信胜利”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剥离了具体知识背景,采用新闻、广告宣传模式支离破碎地介绍科学的产品或成果,往往同时还伴随着追求轰动效应的煽情主义和商业利益的追逐;二是科学家撤出了科普阵地,把科学普及的任务拱手让给了媒体从业人员和初等教育人员。这两个问题在当前中国也同样存在。⑤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⑥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⑦伯纳姆著作描述的科普历史确实不容乐观,但它是一剂清醒剂,帮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也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科学毕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科学活动也占据越来越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现在有这样一个说法:“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通过科学普及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毕竟,人们对他们要参与并要发表决策性意见——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东西,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是最起码的。                            节选自《〈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译序》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A.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如今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将被迷信击败。B.作者认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是出于想通过数字的发音来避凶趋吉的心理。D.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来得到普及。E.作者认为航天活动首先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应是一种政治活动。F.本文通过美国科普现状和中国科普现状进行对比,指出了问题所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2.以下各项中不能证明“中国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的一项是(3分)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B.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C. 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D. 一些科学家从曾经坚守的科普阵地上撤退了。3.“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请从科学和公众两个角度概括这句话所强调的意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鲁迅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它来当饭吃。”请结合本文的观点和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科学和迷信的看法。(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 C  E(A项理解上少了“在大众层面上”这一重要前提;B项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无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破除迷信;D项中媒体的这种做法正是导致在大众层面上科学失败的因素之一;F项并未构成对比,美国存在的问题,中国同样也存在)(6分,每项3分)2.D(说的是美国的情况)(3分)3.科学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公众应该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4分,每点2分)4.示例:科学和迷信有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例如中国古代的巫和医就是如此;有时又是互相转化的,例如炼丹者发明了火药,而火药又做爆竹敬神。科普的工作有时可以使其向有利的方向转化。(5分,结合本文1分,举例1分,看法2分,语言1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