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珠玉,世人所甚贵,及遇凶年则不及菽粟,何哉?事有先后,势有缓急也。平时富贵之家,求一珠玉犀象①玩好②器物,至发粟出帛,惟恐其不得,将以充其室夸耀于人以自乐者,皆是也。壬辰岁,余在大梁③时,城久被围,公私乏粮,米一升至银二两余,殍死者相望。人视金银如泥土,使用不计。士庶④之家,出其平日珠玉玩好,妆具环佩,锦绣衣衾,日陈于天津桥⑤市中,惟博⑥鬻升合米豆,以救朝夕。尝记余家一毳袍⑦,极致密鲜完,博米八斗,金钗易牛肉一肩,趣⑧售之。以是知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诚知其本也。古人云:“薪如桂,米如珠。”岂虚言哉!【注】①犀象:指牛角和象牙。②玩好:供玩赏的珍品。③大梁:即开封。④士庶:士大夫和普通民众。⑤天津桥:在大梁城内。⑥惟博:只求换取。⑦毳(cuì)袍:用鸟兽的细毛制作的衣服。⑧趣:同“促”,意思是赶紧。1.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1)殍死者相望 ( ) (2)日陈于天津桥市中( )(3)尝记余家一毳袍( ) (4)岂虚言哉 ( )2.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词性(或用法)及意思。(2分)(1)世人所甚贵 ( )( )(2)日陈于天津桥市中 ( )( )3.辨析下面两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的不同。(2分)(1)将以充其室夸耀于人( );以救朝夕( )(2)金钗易牛肉一肩 ( );此易耳 ( )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金银珠玉,世人所甚贵,及遇凶年则不及菽粟,何哉?(2)以是知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诚知其本也。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意思。(2分)
网友回答
1.(1)饿死的人(2)陈列、摆放(3)曾经(4)难道 2.(1)形容词作动词;认为……贵,看重 (2)名词作状语,每日。 3.(1)用来;而(来)(2)换取;容易 4.(1)金银珠玉是世人十分看重的东西,但到了荒年却不及豆谷粮食。(2)因此明白圣明的君主看重五谷而看轻金玉。确实是懂得重农为立国之本。 5.告诫统治者和世人重农才是真正的立国之本。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贵,此处是“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认为……贵”;日,此处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每日”。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一词多义的能力。以,有很多意思,比如:用、用来、因为、凭借、把等;易,古今义是不一样的,古义为“交换”,今义为“容易”。所以,理解词语的意思,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贵为认为---贵的意思、则为却的意义、及是比得上的意思、以是是因此的意思、诚是的确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以是知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诚知其本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本文是在想告诉那些统治者要重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