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和散文味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7-29 04:17:33

如上

网友回答

一位已故的散文家在谈到他的创作经验时,曾有过“当诗一样写”的说法。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可能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我则认为,散文虽然毕竟不就是诗,但好的散文却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诗意和流泻着诗情。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没有诗意的散文不可能是好的抒情散文。
  这里所谓的诗意,不应浮浅地理解为表面上的一唱三叹,“啊啊哦哦”也没完没了;更不是带韵脚的句子人为地堆积与排列,而主要指的是内在的诗的情韵,亦即平时人们常说的“散文味”。正如一位好的戏曲演员,其艺术造诣不在于靠一条嗓子扯着脖子喊,重要的一点是京唱演可以品咂到那种醇厚优美的韵味。有了这种韵味,才能把人们带进他创造的意境中去,从而受到深深的思想和艺术的感染,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被引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的妙境。
  散文的诗意基础在于蕴含的深情。没有情或寡情的散文严格说来不能算是起码够格的散文。有的散文作者也抓住了值得表现的题材,甚至开宗明义就表白他受到“深深的感动”,但人们读后,却体味不出他的“深情”在何处,更不能受到深情的感染,所得到的只有一篇干干巴巴的交待性文字,一览无余的事情过程,或是了无韵味和哲理味的说理。这样的散文有时真不如读一篇新鲜的、写得好的新闻报导。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作者多半只从理性上觉得某种对象“值得写”,在盛情上却并没有真正被打动,主观和客观未能达到较完美的契合,如此下笔只能成为一种缺乏活力的生硬动作,结果也只能造出一篇管情的文字,即使是好题材也是写砸了锅。再者,有的作者也可能自觉受到某种对象所感动,但不善于出情,所谓“茶壶煮饺子”有东西倒不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势必难如己意,自然也难以感人。
  情深与情真,是密不可分的好伙伴。有的散文初读也似乎有情,但仔细品味又感十分浮泛,只不过是以人所用滥了的“抒情词句”来装点门面,而内涵实在非常空虚,这种情况的产生大半与矫情为文有关,而矫饰出来的“情”不可能有其正的诗意,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韵味。
  由此看来,一要情真,二要情深,如此才有致成散文韵味的先决条件。平时常言“趣味”,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情”与“味”是不可分割的。
  我过去曾听人说,要写出浓郁的诗意就必须有激情,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我这里恰恰没有使用“激情”这个词儿。这决不意味着写散文不需有激情,事实上,有些散文就是以奔放的激情动人的心魄取胜的。可见,情激不一定就没有散文味。然而,不论作者的情感以何种方式表达,总应以含蓄蕴藉为佳,愈是善于掌握自己的情绪,含蓄得好,内在的含量愈多,散文的诗意和韵味就愈浓,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愈大,耐人咀嚼的东西就愈多。在这点上,它与诗歌的要求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激情并不意味着一泄无余,含蓄也不同于晦涩难解。不论是表白浓烈还是淡泊,不论是明朗还是深沉,作者都应尽理以较少的话表达出较多含意,力求精确、结实、有分量,还要不失之为美。因此,我一向认为,好的散文篇幅多半是比较短小的(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短小的都是好散文);一般说来,我很怀疑有没有万八千字和情味极佳的散文。在一篇文章中,好话说得过满过滥往往反而冲淡了散文应有的情味。我这里愿意打个比方,与其放任阔达数里的平滩流水,不如把流量挤在三峡中,当可出现更具情味意境更美的奇观。
  说到诗意与散文味,有的同志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般抒情散文,特别是那种情景交融的文字,诗意和散文味是较易于品出的,但有些纯叙事性散文,以白描手法出现,中间几乎没有单纯抒情性文字,也没有哲理性的引发,这类散文的诗意如何体现?
  如果仔细思索一下,这个问题也是不难理解的,还是从阅读实际作品中便可悟出一点真谛:我们读到一些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名篇中,有的的确是写得好象很恬淡,只是娓娓道出一件事情,意明笔止,可是过后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尽的余味。这当然与我们前面所说的真情实感有关,同时也与选材不无关系。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