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的出处

发布时间:2019-09-16 16:19:41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的出处

推荐回答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是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原文:(节选)……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於威、宣也。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拓展延伸:“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意为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彼。这也充分地说明了司马迁对金钱的认识。由于李陵事件,司马迁受牵连而被判死刑,他又拿不出钱来赎买自己,只好受了宫刑。不过,如果不受此羞辱,也许中国出不了司马迁。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