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8 01:01:11
网友一:
既然上了二本就不要自己贴个二本的标签了,我们的学位证毕业证上都只写四年本科,并没有标明是一本,二本。尽管有些单位录取非得要985,211的,那我们也不一定非得进去才有前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前途,二本有二本的前途,985有985的前途,211有211的前途。学好本职专业,掌握好本领,有特别的兴趣也加强一下,最好怎能把它变成你你能力的一部分。
既定的现实,我们都应放平心态,考虑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这个社会有太多的标签,每年都好几波标签,什么农村的,城镇的,城市的,北上广的,85后,90后,95后,过一两年00后都出来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现实,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现在的每一步,都算数,尽管一开始走的不完美!
网友二:
二本大学大多为省属大学或者非“211工程”大学,一本和二本在师资、硬件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追捧一本大学的主要原因。但是相对来说,考上一本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同学读的是二本大学。
基本上我比较认同的是:“学历是一个敲门砖”。在毕业前后,学历的重要性非常高。因为学历折射出的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学历本身,而是很多三本学生的自律能力、学习力、持久耐力、领悟力普遍比一本的学生要差(当然也不绝对,但应该涵盖大部分),所以用人单位在录取时,势必会考虑这些背后的因素。
在我看来,能够考上二本已经不错了,说明你还是有能力的,不要管这个学校怎么样,至少还有一些人不如你,达不到你所在的高度。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时候对自己要求过分的高,也是一种折磨。
网友三:
我是211毕业,工作后才接触一些专科生。看人吧,有理想有目标的会考专升本,会上各种培训班,考证。有一个合租室友就是这样,孩子都生了还在奋斗,让我很佩服。还有一个朋友,是在读专科生,认识了一段时间后,从她口里知道她从不去上课,考试整个班(其他班我不知道)就和玩一样。
听她描述的考场纪律,就是没有纪律,手机能带进去还能打电话!至于重点学校的,也有沉迷游戏无法毕业的,所以统一而论不合理,总有一堆特例。
网友四:
我是三本出来的。毕业后还去了唯985、211海归扎堆的金融行业。几年后我成为一名私募基金的高管,现在出来创业。我想说,过去几年带了不少985211出来的研究生和海归。总体感觉,案头工作名校出身的孩子确实有功底,领悟也挺好,但人际处理方面普遍教弱,很少有很强的向上动力,适应安逸工作。有时候觉得挺可惜的,这么好的条件出身却安于现状。至于三本的,我没带过三本的孩子。我大部分同学都直接依靠关系进了各大银行,经过几年的混日子都普遍舒适高薪。说到底。还是家底丰厚和父母辈的资源有直接关系。
但是只要你够努力,名校也有学渣,二流大学也有精英,最重要的是毕业后靠自己努力摸爬滚打,努力吧少年。现在我毕业5年,年薪到手70多万。
网友五:
现在我周围有很多二本的亲戚,毕业几年了,干着跟自己的大学专业没任何关联的工作,毕业后拿个三两千的小工资。学机械的在幼儿园干保育,学农业科技的在卖电瓶车,学工程材料的在做录单文员。
这是我看到的社会现实。若你是社会底层,不保持终身学习,不停进取的状态,那你这二本并不比那些初高中毕业学厨师学电焊的收入待遇高,也没他们日子舒坦。更不会比有人脉有父荫的但有途径进入事业编制再转个公务员的,或者二十多岁就可以接班家族亿万资产的舒坦。
上了二本,毕业了,如果你是这样的二本:一,自己五本钱,二,吃父母老本,那,还是赶紧放下这二本的身段,继续修炼自己适合这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吧。
网友六:
我不知道你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
在校生的话,那就好好学习,好好利用学校的时间,别人玩的时候,你多读点书,别人谈恋爱的时候你多点书,别人打打游戏的时候,你多关注一下你所学专业的去向,在大学里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社交能力,情商等。毕业工作了话,找一份专业相关的工作踏实做好工作,和同事处好关系。利用业务时间拓展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能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