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始哪个朝代?
推荐回答
道教的创立- -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形成于东汉末年, 它的产生承袭了古代原始宗教思想、黄老思想、 道家哲学以及神仙思想,融合了纬、阴阳五行学说, 吸收了民间巫术、方术, 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部分内容的多渠道的汇集和发展。 道教所谓的“道”,从宗教教义上讲,源于古代神道设教的“神道” 。《周易·观封象辞》有:“观天之神道,而入时不忒。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中庸》有:“鬼神之为德, 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遣,使天下之人, 离明盛服,以承祭祀。”鬼神崇拜,神道合流, 成为道教宗教观的核心,成为道教神学、道教仙学、道教宇宙观、 社会人文人际关系、自身修炼成道等一系列宗教教义、 礼法仪轨的准绳。早期道教思想在刚形成时, 就吸收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尊崇天、地、君、父、师的伦理制度, 并以忠、孝、仁、义为信教入门的基本条件。认为“欲求仙者, 当以忠,孝、和、顺、仁、信力本。”(《抱朴子·对俗》) 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调阴阳、序五行、 顺四时的阴阳五行逆变论也深刻地影响着道教的产生。 创教者张陵在巴蜀地区草创五斗米道,就把教区分为24 治,以配阴阳五行,上层28 星宿,下层24 节气。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黄庭内景经》、《周易参同契》 中均充满了这种思想。 此外,早期道教的形成,正是黄老思想的衍变和老子宗教化、 神仙化的的产物。 在经历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相争的战争后,人民迫切要求“ 休养生息”,遂假借黄帝之言,以黄为本,以老为宗, 宣扬无为而治的经世治国术, 同时,推崇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为黄帝思想的继续, 这两种思想的合流,称为“黄老道德之术”, 成为道教推崇老子为宗主的先河。西汉政权巩固之后, 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已不合统治者的政权需要, 汉武帝断然抛弃了它而独尊儒术,黄老之学遂分衍成几个支派。 其中一支吸收老子哲学思想中“守雌”、“柔弱”的思想, 退隐世事,钻研养生术,推崇黄老作神仙养生家, 直接为道教养生学所吸收。还有一支发展成“上标老子,次述神仙” 的神仙说。这些思想对道教长生成仙信仰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西汉之际佛教的传入,佛经文典的翻译、宗教仪式的活动, 直接影响了汉民族的生活,刺激汉人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意识, 在原有的鬼神崇拜,神道设教的基础上, 激发起创立一种表现中国传统的民族宗教来对抗外来宗教的欲望。 因此,在东汉顺、桓帝时期,张陵在巴蜀地区草创五斗米教; 灵帝时,张角创太平道,标志着道教的产生。 经过魏晋南北朝道教革新,完善了道教的教义、教规、教法、 教礼以及经典文书的搜集汇整。作为宗教信仰的道教, 在历史上曾给上层统治阶层提供精神支柱, 著名道士法师还成为国师辅臣, 辅佐王政;道教还成为社会革命思潮和农民起义的旗帜, 成为厌倦仕途,清心寡欲者的归宿。 道教对民间信仰有直接和深广的影响;同时, 还吸收儒学理论并与之结成联盟,反对外来宗教, 在长期的儒释道三教争斗与融合中起了重要作用。 道教作为集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宗教观念大成的本土宗教, 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古代化学、 医药学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道教积存下来的大量经籍文书, 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