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家历史,祖籍,姓氏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18 00:39:28

扈家历史,祖籍,姓氏来源

推荐回答

  扈(Hù)姓源出有:  渊源一   源于姒姓,为大禹王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据《风俗通》、《左传》、《汉书》等载,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称夏后启。这种做法,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不满。其中有一个诸侯国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后人,受封于扈(今陕西省扈县一带),建立扈国。有扈氏首领觉得有责任维护传统制度,于是就起兵讨伐夏后启。启立即召集天下诸侯兴师镇压。由于大禹刚死不久,诸侯们对禹的丰功伟大绩还记忆犹新,都愿意出兵助启,所以启就占了优势。双方军队在甘(户县南一带)相遇。交战前,启对部下发布了一篇誓师辞,这就是收在《尚书》中的《甘誓》,其中列举了有扈氏的罪状,并公布了作战计划及赏罚规定。战斗开始后,尽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奋战,但毕竟寡不敌众,结果战败。夏后启趁势灭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后来以原国名命姓,称为扈氏。史书说他:知义而不知宜。扈氏后又分为户、鄠二姓,其实扈、户、鄠三字音同字异,实为一姓。户姓由扈字去邑而为户,鄠姓因秦改扈为鄠而成姓。  渊源二   出自鲜卑族三字姓扈地干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后魏代北鲜卑族有三字姓扈地干氏,进入中原之后,改为扈、干两姓。 扈氏祖宗:有扈氏。扈又作户、鄠。相传为夏之诸侯。姒姓,启之庶兄所封。禹传位与启,不服,与启战于甘(今陕西省户县境),战败被灭(《史记·夏本纪》)。其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北。一说禹曾用兵攻伐(《庄子·人间世》)。根据《风俗通》记载,夏朝有扈氏的后代,是以国为氏的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扈氏出自姒姓,是夏时的诸侯,夏时为崇扈,秦时改为雩,国亡后子孙就以国为姓,称为扈氏。而根据《史记》上记载,中国的扈氏家族,是当年与夏启奋战的“有扈”的后裔。有扈是当时的一个国家,位于陕西省雩县的北方。他们被夏禹征服之后,就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并且入境随俗,逐渐“以国为氏”,而姓了扈。  渊源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 满族扈伦纳喇氏,通古斯语为Hulunnara,汉义“盔顶”,以扈伦河名为部名,因以称氏,后蒙古酋长星根达尔汉灭扈伦纳喇部,兼并其民众,迁徙叶赫河岸为叶赫部,以部为氏,改称叶赫氏,满语为Yeh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与哈达部、乌喇部、辉发部各自在扈伦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史称“扈伦四部”,后皆为后金天命汗(清太祖)佟·努尔哈赤所统一。清朝中叶以后,扈伦纳喇氏的主要分支叶赫氏、扈伦氏、纳喇氏等,多冠汉姓为扈氏、叶氏、那氏、纳氏等。  ⑵. 满族瑚锡哈哩氏,亦称祜什哈礼氏、瑚克沙哈里氏,满语为Husihari Hala,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理(今黑龙江宁安东北部)、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等地。后有赫哲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赫哲族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多冠汉姓为扈氏、华氏、关氏、胡氏等。  ⑶. 满族科奇哩氏,亦称柯齐礼氏、郭齐里氏,满语为Keciri Hala,世居瓦尔喀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扈氏。  ⑷. 满族托和啰氏,亦称托科罗氏、托活络氏、脱阔罗氏、托忒克氏,满语为Tohoro Hala,汉义“套马”或“把袋子驮在马背上”,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喀穆(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南)、奥里迷(今黑龙江同江)、毕瞻(今黑龙江毕瞻河流域)、松花江与黑龙江沿岸。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扈氏、陶氏、托氏、妥氏等。  渊源四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扈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扈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渊源五   源于官职,出自古代官吏农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上古时期,少昊设立负责农政的官员为农正,全称为“春扈氏农正”。据史籍《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到了尧帝时期,“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大农就是当时主管农政的官职。  【扈】姓发源地:陕西户县简史【酆】(feng)  《史记》所涉及户县之处,大概分为两类:一是介绍山川河流城市时涉及到的;一是阐述历史事件时涉及到的。由这些零碎的语言中,大概可以勾画出先秦时代户县的地理沿革:  户县古称扈、鄠(《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其地处秦岭北麓,关中腹地,东临沣水,北依渭河,城西有涝河,周、秦、汉、唐皆京畿之地。(见《史记·夏本纪》)  夏之前,户县称鄠国,属有扈氏(有扈,姓)。《百家姓溯源》认为,扈(户)姓即起源于此。《汉书·地理志》记载:“鄠,古国,有扈谷亭。扈,夏启所伐。酆水出东南,又有劳水,皆北过上林苑入渭。有萯阳宫,秦文王起。”鄠国在地理上位于雍州地界。《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渭水流域属雍州,土色泛黄,田地肥沃程度天下第一。  另外,户县还有一部分属崇国。崇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正义》上解释“崇国是受夏鲧(禹的父亲)所封,虞(舜)、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间。”商末时崇国的国君是崇侯虎。凤鸣岐山,随着姬氏的兴起,崇国一直充当着阻击姬氏的角色。周文王姬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攻占了崇国,将都城从岐下迁到丰。这段故事记载在《史记》中,在下文中将详细讲述。(见《史记·周本纪》)  西周时,以首都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块广大的土地,称为“王畿(jī)”,由国王直接统治。户县属王畿之地。  秦时,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首都咸阳周围属于内史郡,又称秦内史。户县属内史郡。汉袭秦制,但将秦内史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凤。户县属右扶风,上林苑(皇家狩猎之地)在其境内。(见《汉书·地理志》)  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十四位门阀。  扈姓出自姒姓。上古时候,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帝,舜帝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禅让给大禹。而大禹后来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建立了夏朝,历史上称为夏启。由于大禹违背了传统的禅让做法,所以引起了一些诸侯的不满。其中有个叫有扈氏的起兵反对启,但是却被启打败,氏族几乎灭绝。有扈氏残留的族人为了避难,就把姓氏改为扈,成为扈姓的起源。一说启建立了夏朝以后,将自己的后代分封在扈(今陕西省户县一带),建立了扈国。而扈国公族的后代,有的取国名为姓氏,称为扈氏,是今天扈姓的另一支来源。扈氏起源于陕西户县,早期活动在河南一带,汉唐时向西发展,在京兆郡(今陕西西安)形成扈氏名门。由于历史原因,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广麻城县落脚。后来又因家族兴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迁往各地,有一支迁往贵州,现有的分布在贵州桐梓;有的分布在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有的分布在重庆江津等地。至于其他各支情况不得而知。宋代以后,逐渐扩散到河北、山西、东北等北方地区及湖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南方地区。在最新百家姓排名中扈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一百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