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登基称帝追谥父亲孙坚为帝,为何不追谥哥哥孙策为帝?

发布时间:2019-09-12 15:32:23

孙权登基称帝追谥父亲孙坚为帝,为何不追谥哥哥孙策为帝?

推荐回答

众所周知,曹操不但是一个真正的枭雄,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奇男子,还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在教育子女方面,非常的成功。他的儿子中,曹昂文武兼备,钟灵毓秀;曹丕、曹植扬名文坛;曹彰臂力过人,喜搏猛虎;曹冲少有才名。他的女儿曹节,成为了汉献帝的皇后。他的养子曹真、秦朗成为了一代名将;何晏则是当时著名的玄学家。然而就算这样,他还是羡慕别人的儿子,曾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言。

孙仲谋指的是江东之主孙权,他年仅十九岁,就从父兄手中接下了江东大业。十九岁的少年,在今人看来,还只是个孩子,可是孙权继承江东基业之后,并没有慌乱,他任贤举能,将领地治理的井井有条。虽然孙权一生,没有开拓太多的地盘,但是于守成一事上,他做的非常好,终究不负孙策所托。要知道孙权的对手,即曹操和刘备,年龄都相当于他的父辈,他却在三国角逐中,丝毫不逊色于这两个人。如此算来,孙权像他的父兄一样,都是大才,都值得后人敬服。然而孙权的名声,比不上孙坚,更比不上孙策。

孙坚虽是一方诸侯,但是他一直心怀汉室,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各方势力首领,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有他一心铲除奸佞,连董卓都对他心生忌惮。当他知道,自己在前线拼杀之时,袁绍却在趁机攻打自己的地盘,不禁怆然而涕下,感叹道:“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意思是说,一起举义兵匡扶汉室,马上就能够将乱臣剿灭了,大家不但没齐心协力,将其一举攻破,却致力于谋取自己的利益,我还能与谁一起维护汉室呢?由此可见,孙坚是真英雄。

小霸王孙策,虽然不像他的父亲一样忠于汉室,却也不负好汉之称。他凭一己之力,打下了江东地盘,却在二十六岁时遇刺。在临终之前,他明明有儿子可以继承自己的基业,也有人愿意为他拼死效力,《三国志》记载:“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他却为了江东能够更好的发展,将大业托付给了弟弟孙权,并嘱托自己的心腹,好好的辅佐孙权。由此可见,孙策是真正心胸豁达之人。

可是孙权却远不如他的父兄,这个不如,不是指能力,而是指心胸。他的地盘和身份,都是从哥哥处继承来的,说白了,他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摘了苹果。可是他称帝之后,只为自己的父亲孙坚追谥了帝号,孙策则仅为长沙桓王。孙权不傻,他难道不知道,自己这种做法,会受后人诟病吗?那么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也许有人会说,孙策与孙权是同辈,没有被追封的道理,其实不然,晋代开国皇帝司马炎,就曾为自己的伯父和父亲同时追封帝号了。那么孙权此举到底出于什么考虑呢?小编认为,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

一、害怕自己去世之后,帝位的继承出现纠纷

司马炎敢于追谥司马师,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司马师没有亲生儿子。但是孙策的情况则不同,他是有儿子在世的。如果孙权为孙策追加了帝号,就相当亲口承认了,孙策的儿子,也有帝位的继承权,这一点是他不想看到的。虽然他能够称帝,少不了孙策的功劳,但是让他将帝位再让回孙策一脉,他做不到。

二、害怕为孙策加帝号后,后人只知孙策,不知孙权

不管孙权愿不愿意承认,江东地盘都是孙策一力打下的,他只不过是守成之人。如果他为孙策追加了帝号,后人很有可能,只记得孙策的功劳,而不记得孙权是吴国的开国皇帝。基于这一点考虑,孙权也不愿为孙策追加帝号。

虽然孙权此举,有属于自己的无奈,但是他的行为,还是很难让人接受,这一点在与孙策对比之后,则更加明显。至此,我们不得不叹一句,同为孙坚之子,孙权的心胸比起孙策,差的不止一点半点。不知道大家对孙权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