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知识库
查看
全文阅读知识库
知识库
电脑
数码
生活
游戏
体育
娱乐
休闲
文化
民生
教育
健康
地区
当前位置:
知识库
教育科学
将1L含有2mol CuSO4和1molNaCl的水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一段时间后,一个电极上得到0.4mol Cu,另一电极析出的气体()A.只有Cl2B.只有O2C.既有Cl2又有O2D.只有
将1L含有2mol CuSO4和1molNaCl的水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一段时间后,一个电极上得到0.4mol Cu,另一电极析出的气体()A.只有Cl2B.只有O2C.既有Cl2又有O2D.只有
发布时间:2019-08-07 03:05:21
试题难度:难度:偏易 试题类型:单选题 试题内容:将1L含有2mol CuSO4和1molNaCl的水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一段时间后,一个电极上得到0.4mol Cu,另一电极析出的气体( )A.只有Cl2B.只有O2C.既有Cl2又有O2D.只有H2
推荐回答
还没有选出推荐答案,请稍候访问或查看其他回答!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
上一条:
(1)1L1mol/LH2SO4溶液与2L1mol
下一条:
1L 0.1mol/L AgNO3溶液在以A
资讯推荐
(1)1L1mol/LH2SO4溶液与2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由此推知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_____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L0.6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3:4,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2.7gB.3.
在1L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16.8L标准状况下的CO2,充分反应后判断所得溶液的溶质为何物及计算所得溶液中含有溶质物质的量浓度(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L)。
有机污水的A/O生化处理工艺流程图,并说明其除碳脱氮原理
增加污水中易腐蚀有机物的含量有什么好处,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工艺是什么?
污水处理生化池中好氧段浮泥很多是什么原因。氧化沟工艺的。
谁知道AO法、AOA法、SBR法、生化法具体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谢谢
污水处理厂生化法处理的最佳工艺流程;各工艺设备和构筑物的选用,投资估算,谢谢!
生化池污泥变成黑色的原因??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A/O厌氧好氧工艺。
求地埋式二级生化污水处理一体化工艺
1L 0.1mol/L AgNO3溶液在以Ag作阳极,Fe作阴极的电解槽中电解,当阴极上增重2.16g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设电解按理论进行,溶液不蒸发)()A.溶液的浓度变为0.08mol/LB.阳
在1L含0.001mol/LSO42-的溶液中加入0.01molBaCl2,能否使SO42-沉淀完全?(已知Ksp(BaSO4)=1.08×10-10)
1L 1mol•L-1 AgNO3溶液在以Ag作阳极,Fe作阴极的电解槽中电解,当阴极增重2.16g时,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的浓度仍为 1 mol•L-1B.阳极上产生112 mL (标准
室温下,用惰性电极电解1L2mol/L硫酸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产生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恢复到室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的pH不变B.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不变C.水的质量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L0.6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3:4,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2.7 gB.3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L0.1mol/L的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约为6.02×1022B.7.8g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约为6.02
某学生在化学实验室配制500mL0.4mol/LNaOH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1)用托盘天平应称NaOH固体___g。(2)指出上述配制过程中存在的四处错误__________。(3)在配制
已知某NaOH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步骤实验:①称量1.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②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③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500mL 1mol/L的NaOH溶液.(1)需称量______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______中称量.(2)配制过程中除了烧杯还需要哪些仪器_________________
在配制100mL 2mol/L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低的是()(1)用拖盘天平称量时砝码放在左盘(2)溶解NaOH固体后没有冷却至室温就向容量瓶转移溶液(3)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