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7 06:38:03
高一化学,求一篇有关“含氯化合物的种类及漂白消毒原理”的小论文
补充:大约800字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这类消毒剂包括:
①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20%)、漂白粉(25%)、漂粉精(次氯酸钙为主,80%~85%)、氯化磷酸三钠(3%~5%);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
②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64%)、三氯异氰尿酸(87%~90%)、氯铵T(24%)等,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它们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明显受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清晰度越高杀微生物作用越强;但是当有机物(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
此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按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适当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来说,杀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每升1000毫克,作用30分钟。此类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常用的漂白剂有:氯水、漂粉精、O3、H2O2、Na2O2、SO2、活性炭
1、 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是物理变化。
2、 SO2:由于溶于水后生成的H2SO3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可用于漂白和消毒。
3、 氯水、Ca(ClO)2、O3、H2O2、Na2O2漂白原理是:它们都具有强氧化性,均可
以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而褪色后不能恢复原色。
4、 既是漂白剂又是消毒剂的有:氯气、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等。它们的消毒作用是自身的强氧化作用使细菌体内的系统彻底遭到破坏。
5、 Na2O2也可作漂白剂:因遇水或稀酸后,生成H2O2。但不能作消毒剂,因为生成H2O2的同时,还生成腐蚀性强的NaOH。
6、 非氧化性消毒剂一般没有漂白作用。如:浓盐酸、酒精等。总之,物质的强氧化性常与漂白和消毒联系在一起。但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不一定能作漂白剂和消毒剂。如:浓H2SO4、浓HNO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