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利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

发布时间:2019-08-27 11:11:07

如何顺利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

推荐回答

  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呢?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是,坚持新课改理念不动摇   新课程理念不仅仅是教育的理念,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因此,中学教师尤其高中教师必须坚持课改理念不动摇,不观望,不彷徨。必须认真吃透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坚持按新理念的要求改进课堂教育教学,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有计划地组织初高中教师的相互观摩学习活动,以形成广泛的课程资源,反思与交流,分析与提高,这样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改,顺利完成初高中语文教育衔接的要求。   二是,初高中教师多相互沟通、合作   义务教育阶段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理念,他们都已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而高中教师由于实施新课程改革相对比较迟,加上与初中缺少沟通与联系,大多还停留在以前普通高中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上,因而,双方存在着教学理念上较大的差距。既然初高中语文衔接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每个学龄段的不同特点,让这些操作策略得以正确归位,明确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是什么,高中的学习任务又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有哪些,区别清楚之后,教师拿来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点之一,循序渐进,实施有效教学,必能使初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   三是,做到教材了然于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把解读教材当作一项基本功,只有教材解读到位才能实现由用教材教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质量。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点,特别是对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文言文和诗词要达到背诵和讲解的程度,这样既可以与高中的古诗文背诵进行衔接,也有助于在讲解文言语法时最快找到学生理解、体会的要点。对初中所涉及的议论文知识要清楚和了解,避免高中的重复讲解,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将时间用来讲解议论文结构和写法,为学生带来新奇感和最大的学习收益。   四是,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高一学生入校不久,年级进行了一次语文入学摸底测验,其中有几道试题学生普遍感到无从下手;包括病句题、句式变换题、文言文阅读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的考题和诗歌鉴赏题,因为这样的题型和训练,在初中时同学们根本没有接触过。经过和学生交谈了解到,同学们认为高中语文的试题难度过大、现代文阅读的语段偏长、考试时间不够用。经过认真分析,教师们感到这套测验试题从题型、题量、试题难度等方面完全依照平时高一语文测试的出题标准,没有顾及到刚毕业的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试题难度过大,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部分人对高中语文学习信心不足。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老师,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万不可一开始就想着出难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远不如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明显,一旦同学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便会产生随便应付语文课的学习情绪,这样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不断地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五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还有分析、鉴赏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   这里,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再次,为了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应该做到“七多”:一要“多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扩大语文教学视野,跳出教材圈子,关注社会热点及动态,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素材积累。二要“多听”: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谈话,新闻广播等,在听的过程中积累知识,丰富素材,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三要“多说”: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要“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则熟,熟能生巧,巧则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大幅提升。五要“多写”:现在高考中的主观表达题和作文考查的都是写的能力,因此平时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多写才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六要“多记”:多记包括多记忆和多记录。记录与记忆相辅组成,会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为培养能力打下基础。七要“多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多思是前“六多”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总之,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这必然有助于学生培养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树立起高中语文学习的信心,并最终为其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