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鬼城鬼文化源于新野,真的吗?
推荐回答
鬼城的来历及形成的原因 丰都鬼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鬼城要建在丰都呢?关于鬼城的形成原因,说法非常的多,但总的说起来,一共有四点: 一是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杜撰出一个“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二是鬼帝(土伯)之说: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 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两个部落。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三是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愿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四是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后来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因此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今天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 丰都鬼城的形成,与河南省新野县人有着一段不可分割的轶文趣事。 丰都为什么会成为鬼城?有很多种传闻和猜测。近日,新野县出版的文史资料却道出了原委。书中记载:阴长生,东汉新野人,和刘秀的夫人光烈皇后阴丽华同族同时代。如今在该县五星镇黄营村还有阴氏家宅的遗址。王方平,生卒不详,东汉山东峄县人(今山东枣庄市人),后移居新野,曾举孝廉,官至散大夫,后弃官隐居到重庆丰都。 除了新野文史资料有记载外,重庆市教委1999年主办的《中学语文》杂志第四期,同时发表了丁梅的文章《迷人的丰都鬼城》。文中追溯求源,叙述了丰都鬼城与新野人密不可分的史实。书中记载:东汉时期新野县有阴长生和王方平两位信奉道教的人,在丰都境内风景幽美的平都山隐居修练,因此当地人传说:“平都山中住着阴王(二人)”,时间长了就讹传为“平都山阴间之王”。 旧时人们常说,人死后成为鬼,要去丰都受“十殿阎王”的审判,善有善报升天堂,恶有恶报下地狱。所以在丰都鬼城阴司殿柱上写着一幅:“阳世奸雄伤天害理皆由你,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的对联,以此来警示到丰都鬼城参观的人们自警、自省。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在人们不知道这些详情的时候,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必须去丰都“鬼城”。丰都人更流传着“白天人上街,夜晚鬼赶集”的谬谈。加上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愚弄百姓和佛道二教借题发挥及文人墨客的渲染描绘,使这座城池显得阴森可怖,而被人们称之为“鬼都”。 说它起源于新野人,是有证有据的。如果没有阴长生和王方平在平都山隐居,这个鬼都就不会形成。换一句话说,如果不是阴长生这个稀有的“阴”姓人,而是换个张长生、李长生与王方平居此山,那人们就不会说这山中住有张王或李王了。可以断言由于新野的阴姓,方为促成此说的关键所在。 其实,丰都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的文化名城,远在东周时就做过巴国的别都。诗人李白、白居易、苏轼、范成大等文人都曾游览过丰都,并作有佳作,留下了千古美谈。如今,当人们在了解丰都鬼城渊源、欣赏丰都鬼城美景、浏览丰都鬼城文化的同时,不禁为河南人作出的贡献油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