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用玻璃镜子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发布时间:2019-08-26 07:35:49

我国用玻璃镜子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推荐回答

玻璃镜子是从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的,但是在中国的明代就已经传入玻璃镜。镜子是一种表面光滑,最初古人以打磨光滑的青铜为镜并且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玻璃镜子是在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的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这时候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

今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的镀银玻璃镜子最早开始于近200年前的德国。1835年,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研发出一种把一层很薄的金属银涂到一块透明玻璃的其中一面的方法。这项技术不久就被改进,为批量生产镜子提供了条件。

扩展资料:

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它能反射出铜镜背后的美丽图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开“透光镜”之谜,国内外学者花了几百年时间进行研究探索,直到近代才发现,这是由于镜面在制造加工以后,有相对于背面图案的轻微不等的曲率,通过反射映出背面的图案。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镜技术和对光反射特性深刻认识。

在欧洲古希腊、罗马时代;也是用一种稍凸出的磨光金属盘作镜,其不反光的一面刻有花纹,最早的镜子是带柄的手镜,到公元1世纪出现了可以照全身的大镜,中世纪时,手镜在欧洲普遍流行,通常为银制或磨光的青铜镜,中世纪时,装在精美的象牙盒内或珍贵的金属盒内的小镜子,成为妇女随身携带物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镜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