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

发布时间:2019-09-15 03:23:38

试题难度:一般 试题类型:综合题 试题内容:【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材料二: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
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决了吗?”
“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地回答。
“那您为什么还要学新歌呢?”狱友不解地问。
这位伟人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环球时报》2005年09月12日 第二十版( [美]安东尼·曼罗 王悦 编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孟子的“仁政”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3分)
(2)材料二中苏格拉底临近死期还要学唱新歌包含了他怎样的信念?(2分) 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思想主张?(4分)
(3)孟子和苏格拉底的遭遇反映出当时中国和希腊的学术研究面临的共同难题是什么?(3分)

推荐回答

试题答案:【答案】(1)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 仁政学说不适合统治者的需求(3分)(答出1点2分,共3分)(2)信念:学到新知识、掌握知识就有了智慧。(或“知识即美德”)(2分)主张: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善是人的灵魂; 教育可以认识美德。(4分)(每点2分,共4分)(3)缺乏良好的政治环境或社会环境,(或者答:学术研究与政治需要相冲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3分) 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所以由材料一中的“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可知原因有两个,即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 仁政学说不适合统治者的需求。(2)信念:由材料二中的““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可知苏格拉底认为学到新知识、掌握知识就有了智慧,也就是主张“知识即美德”。主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比如: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善是人的灵魂; 教育可以认识美德;等。(3)苏格拉底和孟子的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不相符合,所以反映出当时中国和希腊的学术研究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学术研究与政治需要相冲突,或者说是缺乏良好的政治环境或社会环境。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先哲 苏格拉底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