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怎样劝导出错的长辈

发布时间:2019-09-16 14:27:49

薛宝钗怎样劝导出错的长辈

推荐回答

动之下重罚,金钏儿含羞忍辱自杀。此时的王夫人心情沮丧不安,薛宝钗第一时间去劝导宽慰,让姨妈的心情渐渐平和。她是怎样做到的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事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管人的过程中也会出错。而且,管人过程中出错对相关人员有直接的影响,严重的可能造成他人心理失衡、逆反报复,甚至引发自杀、杀人之类的严重后果,这类事件媒体多有报道。一旦发生了严重事件,出事者及其身边人需要及时的关爱和心理疏导,无心出错而导致恶果的人,亦不可忽视,需要去劝导他们,以免再起波澜。因为自己的管理行为不当引发严重事件了,此时的当事人心理很脆弱很复杂。“为什么会这样”的迷茫,“我只是说说他”的委屈,“你可把我给害了”的怨恨,“早知这样就不管了”的后悔,“这下子惨了”的惶恐,“以后怎么办”的忧愁,等等,交织在一起,无力自拔。此时,走近他们、帮他们疏导心理,很有必要,实属不易。怎么办?名著里面寻答案!且看薛宝钗怎样劝导造成恶果的姨妈王夫人。事件起源于《红楼梦》第三十回,贾宝玉与伺候母亲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调情嬉戏,引来王夫人的愤怒。王夫人冲动之下打了金钏儿一记耳光,辱骂了她一通,还一定要把她驱赶出门。这对一家子都是贾府的奴仆、在王夫人身边伺候了十来年的金钏儿来说,被赶出贾府就见不得人。苦苦相求未果后,金钏儿含羞忍辱地在大观园里跳井自杀了。第三十二回中,薛宝钗在大观园里与袭人聊天时,得知金钏儿跳井自杀了的信息,还听说“前日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泪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知道此事与姨妈王夫人有直接关系,不可叹息了事。信息确定之后,薛宝钗立刻赶赴王夫人的住处。——第一时间行动,不拖延。到了王夫人的住处后,薛宝钗观察环境,看到王夫人独自一人坐着垂泪。她明白,王夫人已经知道了金钏儿自杀之事,正在为此而忧愁、后悔,心理很复杂。因为不知道王夫人是否愿意与她谈此事,薛宝钗没有先开口,只是静静地在旁边坐着陪伴。——靠近,用眼神和肢体语言以示理解和关心,但不唐突开口,以免触犯对方的心灵雷区。寒暄一句后,王夫人点头叹道:“你可知道一件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儿的投井?这也奇了。”当王夫人主动谈到金钏儿投井自杀事件时,薛宝钗也顺势提出问题。——不回避难题,先向当事人询问事由,为劝导做好铺垫。随后,王夫人虚实各半地说出金钏儿投井自杀的缘由和心情,“我一时生气,打了他两下子,撵了下去。”“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薛宝钗听了之后,知道其中有虚的有实,没有再问,顺着王夫人的说辞和心情进行劝导。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是这么想。”——首先用一声叹息表示自己对此事的发生有不爽的同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同情心。然后第一句话就给姨娘一个很有高度的肯定,品德和行为态度上的肯定。这是性质上的肯定,价值非凡,对方能够感受到一个大大的理解,进而摆脱过分的自责。“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儿,岂有这样大气的理?”——接着的是一段自我推测,把恶性事件演绎成事故,把姨妈的事件源头责任大幅度降低,给姨妈很好的心理解放。“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回到原位,强调恶性事件的责任应该由她本人担当,并以出事的丫鬟心理素质素养不高为理由,以此帮助姨妈解开心理包袱。王夫人点头叹道:“虽然如此,到底我心里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看到自己的劝导起作用了,薛宝钗没有就此打住,提出务实的补救措施建议,多一些经济补偿,仪式上隆重一些,让对方和亲人更有体面。随后,得知王夫人想送金钏儿一套新衣服做寿衣、一时不好解决,薛宝钗主动提出,自己新做了2套衣服,身材相当,正好可以拿来给金钏儿做寿衣。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帮人帮到底!薛宝钗的劝解疏导没有停留在心理层面和建议,在事物层面也尽自己的一份力,从细节上帮对方尽快释放心理上的负担,尽快恢复正常的心态。至此,一次及时有效的劝导完成了,王夫人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在关注这个案例的同时,笔者也听到看到一些朋友对薛宝钗处理这件事的批判。主要是指责她缺乏对金钏儿的同情心,因为她编撰了金钏儿失足的说辞,还指责金钏儿“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对此,应该怎么看待呢?其实,对薛宝钗的此番言论,笔者也很反感,但是应该明白这番话语的情境和目的。这是她与姨妈的私房话,目的是让她姨妈的心理负担轻一些,不是在公开场合的狂言。正如律师在法庭上为罪犯辩护时说一些指责受害者的话、不等于律师就同情罪犯不同情受害者,薛宝钗宽慰姨妈,不等于她对金钏儿就无情。根据《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言谈举止,可以想象,假如薛宝钗在金钏儿跳井自杀前知道金钏儿被王夫人辱骂打脸并驱赶、有痛不欲生之感,很可能会赶着去劝导金钏儿。《红楼梦》里就会有一段薛宝钗帮助金钏儿继续生活的精彩篇章,而不是劝导王夫人的这段了。有道是:无心之错酿恶果,关注劝导不可拖;情理并重把话说,亡羊补牢求祥和。更所谓:四大名著营养多,就事论事勿右左;文理并举可斟酌,学以致用有硕果。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