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文巴东三峡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意思
推荐回答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作品注释(1)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2)投:投宿。(3)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一何:何其、多么。 (8)怒:恼怒,这里指凶狠。 (9)啼:哭啼。 (10)苦:凄苦。 (11)前:上前,向前。 (12)致:对……说。 (13)邺(yè)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展开《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作品注释(1)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2)投:投宿。(3)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一何:何其、多么。 (8)怒:恼怒,这里指凶狠。 (9)啼:哭啼。 (10)苦:凄苦。 (11)前:上前,向前。 (12)致:对……说。 (13)邺(yè)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4)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5)附书至:捎信回来。 (16)新:最近。 (17)且偷生:苟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偷生:苟且活着 (18)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9)室中:家中。 (20)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1)惟:只,仅。 (21)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22)未:还没有。 (23)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4)完裙:泛指衣服。“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和上衣。 (25)老妪(yù):老妇人。 (26)衰:弱。 (2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一起回去。请:请让我。从:跟从,跟随。 (28)应:应征。 (29)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0)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1)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2)备:准备。 (33)晨炊:早饭。 (34)夜久:夜深了。 (35)绝:断绝;停止。 (36)闻:听。 (37)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38)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39)独:惟独。 (40)选自《杜工部集》创作背景 选自《杜诗详注》。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