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几场著名战争

发布时间:2019-08-30 12:21:55

举例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几场著名战争

推荐回答

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这其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有: 平津作战。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向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步步进逼。中国军队第二十九路军相继收复丰台火车站和廊坊,并在南苑与敌血战,不久,北平和天津相继失陷。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出动20万兵力进攻上海,中国驻军调集40万兵力奋起抵抗,11月12日,上海失陷。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余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底,日军突破中国守军长城防线后,分两路合击太原。中国第二战区急调10余个师在太原以北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八路军各部全力在正太路以南配合友军作战。激战至11月8日,太原失守。 南京保卫战。日军占领上海后,继续向南京进攻。国民政府暂迁武汉,中国军队进行了南京保卫战,12月13日,南京失陷。 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为守卫徐州而与日军进行的一场大战。战役1938年3月23日打响,历时两周,杀敌逾万,国民党军取得了抗战后的一次重大胜利。 武汉会战。这是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广大地区,与进攻武汉的日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此战,中国军队出动兵力100万,日军出动兵力35万。战役结果,日军伤亡近4万人,但武汉最后失守。 豫湘桂战役。此役从1944年4月中旬至12月初,历时8个月,日军出动兵力40万,国民党军队弃守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陷入日军铁蹄之下。在此期间,中国组织了远征军,到缅甸等地作战,打通了中国和盟国的陆上交通线。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方针,领导抗日军民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937年8月底,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晋东北,利用平型关天险设伏,在9月24日一举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接着,第一二O师进入晋西北,取得雁门关大捷。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以无数次小的战斗,对日军进行袭击。这样的战斗,天天进行,处处发生,使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其中,重大的战役战斗主要有:1939年7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晋东南打破日伪军14万人的“九路围攻”,歼敌近万人;1939年冬季晋察冀北岳区反“扫荡”作战中,雁宿崖、黄土岭之役,共歼敌1500余人并击毙日军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创抗战以来在敌后战场上击毙日军高级将领的先例;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出动105个团、40万人的兵力,连续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共与敌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790人,俘日军2811人,俘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470公里,破坏公路1500公里。 1941年起,敌后抗战进入了极端困难的阶段。抗日军民面对日军野蛮、残酷的军事“扫荡”、蚕食、清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其中冀中军民的反“扫荡”斗争,尤其艰苦卓绝。敌后抗日军民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打得敌人人仰马翻,魂飞魄散。苏北新四军82烈士血战刘老庄,晋察冀狼牙山五壮士舍身跳悬崖,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战歌。从1941年6月至1943年5月,八路军、新四军共进行反“扫荡”战斗420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34万人。 1943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敌后解放区渡过严重困难时期。到1945年4月,主力部队发展到91万人,民兵发展到220万人,19个解放区共有面积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00万。从5月起,八路军、新四军相继发动对敌夏季攻势,晋察冀军民发动了察南、雁北、子牙河、大清河战役,晋察鲁豫军民发动了东平、安阳战役;山东军民发动了临沂等10个战役;新四军发动了宿南和睢宁战役。这些战役皆沉重打击了日军,为全面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态势。 1945年8月上旬,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敌后各解放区军民以排山倒海之势,发起了对日军的全面大反攻。从8月11日到10月10日的两个月中,共毙伤俘日伪军23万余人,收复城市197座,收复国土31.52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800余万。 8年抗战,中国战场共毙伤日军133万,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0%%。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陆军的主力和部分海空军,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打乱了德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