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某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可能的原因.(写出2个可能原因)(2)有2个实验小组分别

发布时间:2019-08-27 00:50:56

试题难度:难度:中档 试题类型:问答题 试题内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可能的原因.(写出2个可能原因)
(2)有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4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请分析以下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2个结论)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1
2
3
4
1
2
3
4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物距/cm
40
30
20
12
40
30
20
12像距/cm
22
26
47

27
34
80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像的大、小
缩小
较小
放大
放大
缩小
较小
放大
放大像的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3)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就此问题作出猜想并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理由.

推荐回答

试题答案:(1)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恰好为一倍焦距,此时物体不成像.所以光屏上没有清晰的像.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物体此时的距离即使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若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此时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故有以下几种可能:①物体距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物体不成像;②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③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④像的位置在光具座以外等.故答案为:蜡烛、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像的位置在光具座以外等.(2)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长(短),像距越大(小);1倍焦距外成实像,1倍焦距内成虚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等.故答案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3)例如:第一组实验用的是焦距为14cm的凸透镜,第二组用的是焦距为16cm的凸透镜,当物距相同时,焦距越长的凸透镜(f=16cm),像距越大;说明其折光本领越弱;所以说透镜的折光能力与透镜的焦距有关:原因是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时,焦距越长,像距越大,说明凸透镜的焦距越长(短),折光本领越弱(强).故答案为:透镜的折光能力与透镜的焦距有关:原因是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时,焦距越长,像距越大,说明凸透镜的焦距越长(短),折光本领越弱(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