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介绍沈阳,各个方面都要,谢谢了

发布时间:2019-09-02 21:44:30

介绍介绍沈阳,各个方面都要,谢谢了

推荐回答

区域优势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 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自然概况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现辖九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总人口720.4万人,市区人口506.6万人。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 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3家,地区生产总值2240多亿元。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以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和工业立市方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外资和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得 到拓展优化;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软环境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沈阳经济和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沈阳经济和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此同时,沈阳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百强城市前十名,并跻身国内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行列。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沈阳市政府确定,到2010年把沈阳建成全国装备制造、东北地区商贸物流和金融三大中心,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沈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及科技实力,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 城市综合实力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高。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4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81.5亿元,按可比口径是2000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2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年均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5.1亿元,年均增长11.7%。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排名由2000年全国第14位跃升到2004年第8位,综合 经济 实力排名由第23位跃升到第10位。 全市新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45个,总投资705亿元,当年已竣工投产的项目766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创造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900亿元,等于一年再造了一个沈阳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4年末的1836户增加到3033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1999年的第13位上升到去年的第8位,这种良好的势头还在继续发展。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288.6亿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5%。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粮经比例由50:50调整到45:55,养殖业占农业比重由50%提高到53%,农产品加工率由19%提高到45%。传统服务业持续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浑南新区、铁西新区、农业高新区等六大区域开发建设成效显著,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发展新空间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29所,其中,高等专科职业技术院校10所。招收本、专科学生8.6万人,在校生28.3万人,本、专科毕业生6.3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9906人,在校研究生25638人,毕业研究生5555人。 普通中等学校483所。其中,普通中学354所,在校生37.2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4所,在校生5.8万人;职业中学95所,在校生5.9万人;技工学校32所,在校生1.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9.7%。 小学校977所,在校生39.7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8%。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挖掘历史资源,弘扬唐派艺术,精心打造出唐派京剧精品晚会《梨园唐韵》;集〃韩、花、筱〃艺术流派之精华,创排大型评剧精品晚会《百年风韵》;精心雕琢的话剧《温柔的特洛伊木马》成为反腐题材的经典剧目;复排了〃红色经典〃剧目京剧《红灯记》和评剧《洪湖赤卫队》;创演了儿童话剧《网吧内外》;成功举办了《振兴潮》春节文艺晚会、〃欢乐中国行-魅力沈阳·活力之都〃文艺晚会、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主题活动《白山黑水的诉说》等大型文化活动17项。 市、区两级文化广场活动514场次,基层文化广场活动3107场,参与群众549万人次。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200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主要场馆和配套工程全面竣工。 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全年引进大型境外文化活动3个,境外演出团组5个;组织出国演出团组15个。 卫生 有卫生机构635个(不含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及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196个,卫生院1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8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4个,卫生监督所13个。年末实有病床3403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5680人,其中执业医师17346人,执业助理医师1909人,注册护士16887人。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体育 群众体育深入开展。体育人口近35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达到48.6%。在校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2.12%,其中优秀率27.06%。加大社区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在468个社区配置了3812件健身器材,有条件的社区健身器材普及率达到100%,年末全民健身活动场所1124个。发售体育彩票3.1亿元,获公益金2697万元。 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户籍人口69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95.9万人,县(市)人口202.7万人;农业人口247.7万人,非农业人口450.4万人。人口出生率7.09‰,比上年上升0.1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20‰,下降0.6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89‰,上升0.86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7。 就业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0.2万人,比上年增长0.49%。在岗职工95.6万人,增长1.4%。其中,国有经济单位55.5万人,减少0.2万人;集体经济单位7.3万人,减少1.0万人;其他经济单位32.8万人,增加2.5万人。从在岗职工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0.7万人,减少12.5%;第二产业39.4万人,减少2.6%;第三产业55.5万人,增长0.7%。年末离岗职工20.7万人。 促进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据劳动部门统计,开发就业岗位13.1万个,实现实名制就业26.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大龄就业困难群体3.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9%。 居民收支、工资及人均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单位全部职工平均工资16393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895元,增长14.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5028元,增长11.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98元,增长13.2%;人均消费支出7863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增长16.2%;人均消费支出3095元,增长30.2%。 居住水平 城镇住宅建设投资332.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新建成住宅1111.7万平方米,增长29.9%。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3.3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1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6.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1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3.3平方米。 开发区 1.沈阳铁西新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铁西新区位于中国沈阳市区的中西部,由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连接组成,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铁西新区现有各类企业1586家,集中了沈阳市66%的工业产值,66%的工业利税和75%的大中型企业,荟萃了沈阳制造业的全部精华,为中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堪称中国制造业之都。 铁西新区突出两大功能分区,一是把开发区建设成新区的现代工业区,全力打造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新高地;二是把铁西区建设成新区的现代商贸生活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形成在开发区看实力、看工业 2.沈阳浑南新区 浑南新区前身为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国家科技部重点扶持的10个高新区之一。 浑南新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和流动人口20余万人。总体规划为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档次商务中心区、高品质居住区、高等级大学城和浑河观光旅游带。 浑南新区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3家,美国通用、微软、康柏、IBM、SUN,德国宝马,荷兰菲利浦,加拿大北方电讯,意大利梅罗尼,比利时贝尔,日本东芝、NEC、小松机械、惠普、三菱,韩国LG、SK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已陆续到浑南新区投资兴业。以芯片及软性集成电路等为标志的一批重点项目的入驻,确立了沈阳IC(集成电路)产业在东北地区的领先地位。航天三菱发动机及航天新光汽车发动机项目,壮大了新区汽车产业的实力。 GE透平、GE涡轮发动机叶片、东芝电梯等项目,提升了新区装备制造业的层次。东软数字医疗磁共振出口美国并与荷兰菲利普成功合作,三宝电脑出口创汇翻番,LG电子二期工程顺利投产,使浑南新区的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两大主导。 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少审批、多服务,高效率,法制化”的管理目标,浑南新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的管理模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管理市场化,管理机制企业化,投资服务规范化。履行“照前审批一站式,投资服务代理制,意见投诉反馈制,行政收费全取消”的服务承诺。为企业办理项目审批、企业注册、土地购置、海关商检等各项手续,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未来的浑南新区将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科研教育、金融商贸、生活居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科技新城区,国家森林生态示范区,中国北方最具活力、最富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投资发展地区。 3.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 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是目前中国除上海浦东外唯一的金融开发区。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为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坚持以服务推进项目落地,加强协调服务。一是做好咨询服务。为投资者着想,针对建设项目和经营项目涉及的相关政策、投资者的疑虑,均指定专人、前瞻性地做好咨询和沟通工作,给予明确答复。二是加速办理审批手续,积极协调市直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为投资者办理手续,并邀请市直审批部门现场指导办理审批事项,项目审批水平和审批效率明显提高。三是实行重点项目联合服务。由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联合服务小组,对投资规模大、具有牵动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联合服务。为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对项目启动中涉及的建设用地腾迁、施工用水、临时占道施工、周边环境等问题积极沟通,保证了项目按期开发建设。对企业经营增项、变动投资、选择经营场所等均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四是提供人才及用工服务。充分发挥开发区人才信息资源储备优势,为驻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和用工服务。全年组织人才招聘交流会两次,为驻区企业提供人事档案代理服务。 4.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 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为沈阳五大开发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交通及人文环境等综合优势,犹如镶嵌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开发区位于沈阳东北部,面积203平方公里,山林面积9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平方公里。整个旅游开发区由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植物园、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和高坎镇、满堂乡等村镇构成青山绿水、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依托沈阳,辐射周边抚顺、铁岭、辽阳、鞍山、阜新等城市人口2000多万,拥有稳定而充足的客源和良好的旅游环境。棋盘山旅游开发区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集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向阳寺、点将台、妈妈石、高句丽山城遗址都是极具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沈阳植物园植被占地211公顷,园内山岗起伏,花团锦簇,景色宜人,汇集展示各类植物2000余种,是中国东北地区植物种类最多最全的生态园,每年5月举办郁金香展,6月牡丹展,7月百合展,8月大丽花展,9月菊花展,花展吸引游人如织。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山林资源占地900公顷。茂密的山林中有千余种珍贵植物,百余种野生动物。园内“石人山”是沈阳第一峰,海拔4413米,登峰眺望,沈阳城尽收眼底。高坎镇、满堂乡等村镇以农副产品为主,城乡结合,资源丰富。 棋盘山风景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顺达的交通环境及开发价值。1992年,正式成立开发区后,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果:一是旅游项目形成了水、陆、空同步开发建设的新格局。旅游项目深受欢迎,其中水上项目以豪华游艇、画舫、游船、脚踏船、手划船为主;陆地项目以东北最大、种类最全的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鸟语林、高山管轨滑道、国际棋牌竞技中心、蹦极、攀岩、越野赛车、卡丁车等为主;空中项目以水(冰)上降落伞、滑翔伞为主,尤其是近年创办的中国沈阳冰雪节的规模逐年扩大,档次不断提高,品位越来越新,其社会、环境和经济“三大效益”创历史新高。在国际棋牌中心举办各类国际性棋赛,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了沈阳棋盘山旅游开发区在国内外的社会知名度。二是旅游服务功能完善。为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区现有不同档次和建筑格调的宾馆饭店共60余家,日接待能力达5000余人。三是基础配套设施齐全。10年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人民币,建设了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及旅游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了“四通一平”,旅游和投资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四是经济总量逐年增长。近两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93%;固定资产年增长50%。目前,开发区已经进入快发展、大发展的新时期。 2004年9月,经国际园艺者协会(AIPH)批准,沈阳市申办“2006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取得成功。“世园会”的核心区,选定在开发区的植物园。举办世园会,将使沈阳扬名世界,跻身世界知名城市的行列。同时,也将为这一地区带来一个世界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景观,从而带动沈阳整个东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周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幅度提升沈阳生态环境质量,重塑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的现代化步伐。 5.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成立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沈阳为应对入世挑战,抢抓战略机遇,依托区域科技和产业优势,不断提高沈阳农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培植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沈阳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沈阳农业国际化、现代化的里程碑。 沈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和区县级行政管理权,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开发区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万人。 开发区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区内有八大科研院所,六大中心,各类科技人员3200人,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及其产业化的科技体系,每年开展的重点科研课题300余项。近年来以来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913项,其中国家级40项,省部级349项。 区内生态环境优良。农业高新区地处沈阳市东部长白山余脉山区,地貌丰富。区内水量充沛,有大小水库6座,库容量64万立方米。区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40%。森林、山冈、平川、清泉、水库构成开发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的风水宝地。区内土地资源丰富,全部为国有土地。其中耕地占39%,林地占32%;区内交通十分便利,沈哈高速公路、沈铁铁路贯穿全区。外围有沈阳三环高速公路、沈新公路、沈阳旅游公路围绕。区内电力、通讯等能源供应充足。 强大的科技优势、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最理想的场所。 沈阳农业高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是: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农业高新技术孵化为先导,以生物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实施主导产业扩张、大项目支撑和产业集群三大战略,打造“环保、生态、高科技”品牌,利用今后5-10年的时间,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内外农业高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基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一个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科研与产业并茂的生态新城区。 目前,初步形成以沈阳辉山乳业公司为龙头的乳品加工产业;以华美畜禽、蒲兴禽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以中粮集团、华龙面业、好利来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以大汉泡菜和润田饮料为龙头的果蔬(饮料)加工产业;以禾田生物公司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区内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其中包括:中粮集团、华龙面业、辉山乳业、隆迪种业、禾丰饲料、华美畜禽、青花食品、通威饲料)。东北地区最具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已具雏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正在形成。美国百事可乐、美国国际纸业公司、马来西亚云顶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已纷纷将投资战略眼光投向开发区。 6.沈阳细河经济区 细河经济区北起秦沈高速公路,南至浑河,东接铁西新区,西至辽中四方台、长滩镇西边界。东西平均长度27公里,南北平均宽度13公里。辖区包括于洪区的大潘、高花、彰驿和辽中县的新民屯、四方台、长滩6个整建制镇,以及沙岭、胡台、杨士岗、刘二堡4个乡镇的9个村,共计6个乡镇、63个行政村、82个自然屯。区域总面积356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人。截至2006年9月,区内各类工业企业2105户,在建工业企业38户。 按照长远发展规划,细河经济区将建设成与沈阳母城形同“哑铃状”,功能独立、完整,集生产、生活、娱乐以及各项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独立城市,将成为沈阳面向未来、功能独立的新型城区、新型重工业区。 细河经济区将以沈盘公路为主轴,北部地区以上下8排道的开发大道为东西主轴,集中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化学工业、冶金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型重工业;南部以上下8排道的沈盘公路为东西主轴,在浑河、细河两河之间发展商贸、现代物流、生态住宅及现代娱乐业;细河经济区的中央商务区将坐落在区域东西中段,浑河、细河两河南北之间,细河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将坐落于中央商务区。 细河经济区将形成五横八纵的主干路网体系。五横分别通过京沈高速公路连接沈阳与北京;通过开发大道连接沈阳、辽中、辽阳、鞍山、营口,直通营口鲅鱼圈港口;通过中央大道、滨河路连同沈阳母城;通过沈盘路连同盘锦、锦州,直通山海关。八纵分别接通京沈高速公路,贯通经济区,并通过跨河大桥连通浑南、苏家屯、辽阳。 细河经济区将形成两条铁路干线。秦沈高速铁路已经建成,直通北京;正在兴建辽宁省沈西工业走廊货运干线,直通营口鲅鱼圈港口。预计2008年初将兴建从营口30万吨油码头直通化学工业园,全长210公里、输送量800万吨/年输油管线。 辖区内土地80%为废弃地或未利用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内地下水丰富,辽宁省东水西调将于2008年贯通,届时将为沈阳提供9亿立方米/年的丰富供水。 交通与通信 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5852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铁路运输826万吨,公路运输15020万吨,民用航空运输5.7万吨。完成旅客发送8629万人次,增长7.7%。其中,铁路2886万人次,公路5432万人次,民用航空310.7万人次。 汽车保有量为38.2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5.8万辆,载货汽车9.8万辆。 沈阳与国际19个城市、国内45个城市(地区)实现通航,拥有国际航线11条,国内航线53条,民航运输起降4.2万架次。 开办邮政业务23种,邮路总长度(含农村投递)1.77万公里,邮件通达19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0.0亿元,增长21.3%;邮政业务总量5.1亿元,增长16.1%。邮政函件(含机要)完成4241万件,增长7%;邮政特快专递完成234.8万件,下降3.3%。 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45万门,比上年增长0.2%。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62万户,增长14.3%,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295万户,增长16.6%。小灵通网络总容量102万线,用户98万户,增长41.8%。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39万户,新增37万户,增长9.1%;移动电话用户已达348万户,新增43万户,增长14.2%。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达到75.7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49.5万户,增长33.5%。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52部,每百户160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50部。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