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学派对学前教育的启发
推荐回答
英盛观察认为社会支持理论给幼儿社会教育最大的启示就是告诉我们,幼儿的社会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中;幼儿的健康发展不是家庭和幼儿园任何一方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在众多社会支持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与他人互动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为了实现多种社会支持在整体上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1.家园应建立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缔结,不仅能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密切保教人员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在家长和教师的合力支持下,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取得成功。要建立伙伴关系,双方应先更新对彼此的认识。因为在伙伴关系中,每个成员都被认为是重要的:教师了解许多不同的儿童,具有关于儿童发展、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的专门知识;而家长则比任何其他人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认识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就不应该再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将教育孩子的事情消极地推给幼儿园,而应认识到自身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幼儿教师的合作中去。其次,家长应在与幼儿园的合作过程中,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在以往的案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合作中,教师和家长的地位不平等。教师往往是“指挥者”,而家长是“服从者”。家长应该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是幼儿园教师的亲密伙伴,应与教师互动合作、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对幼儿园来说,首先,也要从根本上转变对家长的看法,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因此,教师要首先认识到到自己和家长的不同优势,承认家长的教育地位和教育权利,不把家长看成敌对者、局外人,而把家长看成同盟者、合伙人。其次,促进家园积极互动。要使伙伴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一方面要满足家长的心愿。调查显示,家长都十分关心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并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幼儿园可以以此为契机,把幼儿的学习活动、班级的课程改革活动、年级的教学活动作为与家庭开展合作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吸引家长的广泛参与,使伙伴关系从普通的公共关系活动转变为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引导教师的行为。教育研究证明,教师和家长之间良好的伙伴关系起始于频繁的双向交往。在教师和家长交往的过程中,“可接近”行为、“敏感”行为、“灵活”行为、“依存”行为显得特别的重要,因为它们能有效的增强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的建立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网”,将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无形地联系起来。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家庭中得到应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可以在老师那里得到强化。由此,面对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在个人社会支持网络中得到的多是一致性的答案,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2.重视幼儿多渠道互动的实现。互动,是实现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形式,同时在幼儿的社会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在家庭中,亲子互动是幼儿最初的经验来源,也是幼儿处理与人交往问题时最重要的支持来源。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首先应该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以及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精神环境,这样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提供最充分、最优质的资源平台,拓展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其次,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有利于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对胆小的孩子,可以扩大孩子的交际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对于任性的孩子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引导他将关注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来,从而形成健康心理,使其社会性得到正常发展。 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又一重要他人,师幼互动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社会化水平。所以,面对幼儿,教师应首先认识到幼儿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拥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如有的孩子积极、主动、独立性强;有的孩子被动、依赖性强;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而有的孩子比较内向,等等。因此,教师不能凭主观愿望或个人爱好对待那些达不到要求的幼儿,应允许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其次,多对幼儿进行肯定性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人的天性,对幼儿来讲,他们更需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做肯定评判还是否定性评判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行为的理解和认同。幼儿的行为有时会达不到教师的预期要求,有时会偏离甚至于教师的意图发生冲突。但绝大多数幼儿不是故意的,而且是有理由的,教师最好不要采用太多的负向评价,而应以正面教育、正向引导,肯定性评价为主,多使用自己对幼儿的“权力”——奖赏力,以此来激励幼儿积极与教师互动。 同伴互动,与亲子互动和师幼互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发生在同龄人之间的;双方在互动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可以通过相互妥协来建构新的规则。这些对帮助幼儿认识自由、平等、互惠的关系,帮助幼儿去中心化都是极其有益的。同时,也是幼儿将从与家长和教师的互动中学习到的交往技能付诸实践的过程。另外,相关研究证实,幼儿间的平等交往可以使幼儿有可能从事一种新的人际探索和尝试,特别是产生一种新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将成为发展社交能力、社会正义感和爱的能力的基石。鉴于此,我们要从根本上重视同伴互动;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独立解决冲突矛盾,鼓励不同类型的幼儿之间的交往;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为幼儿之间的互动提供环境上的支持等,以此来保证同伴互动的有效进行。 总之,幼儿的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延续一生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把握幼儿社会化规律,重视幼儿社会教育。这些都是社会支持理论给我们的有益启示,使我们站在新的理论基点上开展新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