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告知几个因隐性采访而涉嫌侵犯人格权的记者或媒体。

发布时间:2019-09-03 02:02:45

麻烦告知几个因隐性采访而涉嫌侵犯人格权的记者或媒体。

推荐回答

《羊城晚报》曾于1998年8月25日头版刊出《本报记者在上海街头报警》的新闻。为了测试上海警方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得到有关部门的特许后,羊城晚报记者阮巍冒充遭抢劫的外地旅客,向上海“110”报警。报案后仅2分钟零10秒,先后便有4辆警车呼啸而至。 山西阳泉的新闻媒体也曾策划过类似报道。在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配合下,几家媒体汇集一地,同时拨打几家医院的急救中心电话,声称某处有危重病人需急救,请派救护车。不明真相的几家医院的救护车先后赶到。 很明显,这样的隐性采访是新闻媒体自导自演的,难免有“制造新闻”之嫌。110报警台、医院急救中心等,作为服务社会、为人民排忧解难的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假使在同一时间,真的有人需要报警,真的有危重病人需要救护,那怎么办?岂不是误了大事?因此,我们认为媒体的做法是欠妥的,甚至是错误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