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1 16:09:59
今年四月上旬,我到重庆市的涪陵区来出差办事,办完事后,我便抽出一点时间,在这里游玩了武陵山的大裂谷,让我看到了我过去所从来还没有见到过的大美景,说实在话,真是太令人高兴了,只差一点儿就要歌唱起来了!
涪陵武陵山大裂谷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乡的东南侧,地处乌江下游边滩峡东面纵深,东接武隆县双河乡,东北与涪陵区白涛街道和武陵山森林公园、大木花谷等景区共同构成涪陵武陵山旅游度假区。
大裂谷面积有3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峰、台地、沟谷等景观高低错落,层次丰富,海拔从600米到1980米,谷底至峰巅间的落差达700多米,山势奇峻多姿,极具壮观之美,就如丹青妙手笔下的画图一般。
景区核心区为一条长约10公里的喀斯特地貌的原生态裂谷,整个裂谷雄阔瑰丽、气势磅礴,两岸层峦叠嶂、峭壁如削,瀑布直挂绝岭、飞泻而下,河谷迂回婉转、幽深迷离,谷底奇石叠垒、溪流淙淙。景区集山、峡、林、泉、瀑、崖、洞、潭、溪、坑、缝于一体,特别是其状如薄刀、连绵上千米的绝壁石峰在国内实属罕见,一段长约1500米的裂谷地缝冠绝于天下,被世人所啧啧称赏。
行走于景区,在绿荫葱茏的主游道上,只见分布着一处处的奇观异景,它们是:如来神掌、铜墙铁壁、孔雀开屏、老君崖、一柱擎天、五猴下山、万卷书、石夹门、情人谷、舍身崖、巴将军、半壁惊魂、鳄鱼出水。这些千姿百态的峡谷景点,一个接一个地纷纷呈现,使游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它们或雄或险,或奇或秀,亦真亦幻,让谁都连连地叫好不已!
这里,我想给大家重点讲三个景点:第一个是薄刀岭,该岭为一巨大的石壁,长约1000米,平均高度约90米左右,从峰巅直插谷底,气势凛凛。它属于2.6亿年前古生代晚二叠季长兴组石灰岩,近观清晰可辨亿万年前的海底遗迹,是感受沧海变桑田的生动课堂。第二个是青天峡:它位于景区峡谷的下段,全长1500米,峡谷宽2—5米,被称为天然的地缝。峡谷两边悬崖峭壁高度在200—300米,抬头仅见天光一线。地缝中怪石林立,钟乳石千姿百态。两壁峭崖耸峙,有的地方仅隔数尺,能给观赏者带来震撼性的视觉冲击,探步其间,神摄气敛,幽谧古奇之感倏然顿生。第三个是万丈坑:该坑地处青天峡地缝的端头,为一地下暗河入口,洞口直径约有十多米。武陵山大裂谷的水经过青天峡地缝后流进此洞,沨沨有声,就像音乐。前些年,英国探险队队长布朗曾两度来过此地,他进入到万丈坑洞中探险4天4夜而没有探到任何的尽头,可见其幽深绵长。暗河在洞中形成的瀑布高34米,宽30米,为目前全国已发现的暗河瀑布之最。
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几乎可以说是全部的地域都被一派葱翠的绿色所笼罩掩翳着,其林木为次原始针叶林与阔叶林组合,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美好的林相,生态环境极佳。据有关部门调查,这里的植物种类超过2000种,其中南方红豆杉、水杉等珍稀树种四处分布。茂密的丛林中栖息着猕猴、麂子、刺猬、野猪、锦鸡、画眉等数十种珍禽异兽。景区内有高山涌泉3处,水质清澈纯净,每日自流量在200吨以上,且长年不断流,没有枯竭的时候。
大裂谷景区空气质量极其优良,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0万个以上,被游客们誉为“天然的大氧吧”,夏季气温比涪陵城区低6—8摄氏度,清凉宜人,是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再则,这里的景色也是变幻的,春、夏、秋、冬四季均有不同的呈现,这就像那电影的镜头一样,在不断地换新,真可谓是“四时有景,季季不同,天下大美,尽在其中”。
今年四月上旬,我看了这个大裂谷,在这里饱享了世上的大美,很是令人快慰至极,很是令人愉悦至极。为了让你也能得到这份“快慰”,为了让你也能得到这份“愉悦”,所以今天,我就特地写了这篇小文,我写这篇小文的目的,就是想向你作一番介绍,就是希望你也能到这个大裂谷来看一看、来游一游,但就是不知道你认为如何?
乙未年二月廿五,应武陵山大裂谷景区之邀,余从长者梁上泉、杨昌永、徐叔林、李新华、郑远彬诸公,及摄影师四人欣然同游之。今岁春早,虽仲春时节,城里竟有燥热之感,及至车行山道,山风拂面,遍体皆凉,始知春寒未褪。山道盘旋,愈行愈高,凭窗远望,山势连绵,苍苍莽莽;俯察近观,花草葳蕤,蓊蓊郁郁。而山愈高,则心愈宽。
随车蜿蜒而行,至山顶一旷处乃止,见彼端立一门楼,正景区大门,其上匾额题为“武陵山大裂谷”,落款“涪人”,乃同行诸君中杨公昌永之手笔;门之左右,乃上古巴人崇祀之白虎图腾铜雕,与门楼匾额交相辉映,金碧辉煌。其右廊庑相连,尽处筑一楼台,凡三层,碧瓦粉墙,飞檐翘角,名“图语酒店”。询之于人,告曰上古巴人于文字成形之前,以图为语,以符为记,残存于彼时器物,出土六十年,尚无人能解其意,故以名之。当下与诸公入住其间,各自小憩。及晚,主方程仁杰君置酒相邀,席间闲聊,言此谷久历沧桑,然养在深闺,未尝为外人所知,直至数年前一英国探险队深入后,方才揭开面纱,谓之喀斯特地貌矣。谈笑之间,人皆慨叹。觥筹交错中,程君言及山中风物,皆如数家珍,历历在目矣。
翌晨,程君率众自门楼而入,循山道缓步下行。其时晓日初升,当阳处光华明丽,而道左为峻岭所障,不得阳光,故山风虽缓,亦生寒意。幸而背阴山道只半里之遥,待转过一弯,已是初阳耀目,春意浓浓。远远见得山凹一阁,独立苍茫,周遭别无他物。渐次行近,见阁上有匾,曰“云雾阁”。默想此间亿万年前犹碧海无垠,而今却成云生雾罩之山谷,所谓沧桑,莫过于此,心中感慨,口占七言,联云:阁隐九天云雾里;人行万古海山中。
续行,经薄刀岭,过铜墙铁壁,穿天门洞,立足山梁,纵目骋怀,见远山如黛,参差起伏,与背景之青天分际明晰,极得太仓王诗森“群峰天凹凸”句之意,会心一笑;远处山凹土地平旷,十余茅屋纵列,井然有序,恍如田园诗画,惟不见鸡犬人烟。程君谓此乃“云梦溪”,尚开发矣。待行近,见茅屋之中,有名“云水阁”者,立于道旁,乃供游人歇足小憩、进食打尖之地,俨然陶令笔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意境。其时日已近午,腹中辘辘,于是各自散坐歇息。俄而,厨人呈上大盆面条,乃各自饱餐,略作休整之后,再度起行。山道左侧,溪流潺湲,时缓时急,道右,则危崖峭壁,翠竹苍苔;时有青藤拦路、古木荫天,怪石嶙峋、闲花烂漫。经卧牛石,见古乐坊,忆高山流水、下里巴人事,暗合眼前之景,得联云:远客踏歌来,把酒陶然风月里;佳人随乐舞,簪花莞尔水云间。
第三日晨,细雨霏霏,气温骤降。本拟今日游谷,奈何天不作美,不得已回房枯坐。至午,云开日出,长空晴丽,一碧如洗。众人均感深慰,匆匆饭毕,登车出行。车行山道,盘旋而下,道旁危崖断壁,兀然峭立,而青天峡地缝,即武陵山大裂谷者,却不知隐于此间何处。少顷,车行一山凹,复行于一隧洞。洞乃新凿,可容二车并驰,心中犹疑,未明所以。洞身笔直,斜斜往下,故车愈行愈低,直深入百丈方止。程君笑曰:已至,请各位下车游览。心中惊喜,原来此洞乃大裂谷新近所凿之入口,若非有人接引,轻车熟路,外人万难一登堂奥、一窥真容。
下车急行数步,已出隧洞,游目四顾,心中震荡:一道围栏横阻面前,栏杆左右,百丈危崖夹峙而立,暗暗沉沉,垒垒森森,直压得人喘不过气;举头而望,顶上天光一线,左右绝壁相隔虽只数米之遥,而透入之光明,却教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凝神屏息再行数步,扶栏下瞰,只觉足酸腿软,几欲坐倒,两股战栗之下,不由紧紧抓住栏杆,当真是心为之摇、神为之驰,目为之瞠、舌为之结:立足之处亦一绝壁,栏杆之外,便是笔直悬崖,亦数十丈之深渊矣。凝目谷底,见乱石嶙峋,中有清流一泓,不知自何处来,又至何处去。耳畔是众人惊呼赞叹之声,眼前是山脉太古洪荒之景,时光错落,恍若置身幻梦,化作了裂谷中一粒沙子,不觉地老天荒。 见已远远落在众人之后,于是收敛心神,步上左侧栈道,在此绝壁夹缝之中踽踽独行。其时日当正午,又适逢雨过天晴,然裂谷上下却是两般光景:谷顶得阳光照耀,灌木丛生,郁郁葱葱;青草茂密,芃芃薿薿;而谷中却阴冷潮湿,几乎寸草不生。绝壁若斧劈、若刀斫,生生将肌肤一般植被剥去,又袒露出筋骨一般之壁面,如斯绝境,陡然峭立,真个是猿猱难上,鸟雀难飞。缓缓而行,但见得两相对峙、亘古不变之绝壁,一默如死,亿万年中,犹似过往瞬息刹那,亦似时光就此停顿;凌晨之雨浸将下来,从倒悬之石钟乳上静静滴落,亦如时光嘀嗒,秒针一般在表面跳过,永不停息;而石壁之上、石缝之中,雨水汇成之涓涓细流,寂然流淌,时光也便如斯而逝,顿时记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时怅然若失。忽然一滴水珠自高处溅落衣领,颈中一凉,不由打个寒战,清醒过来,继续前行。
谷中栈道,分为左右两侧,均筑于绝壁三分之一处,凭栏下视,距谷底廿丈有余;倚壁仰望,距谷顶则三五十丈不等。危崖峭拔,裂缝幽深,震撼人心,极是壮观。两壁至远之处约十余丈,至近处则不过数步之遥。壁上绝多袒露之岩,层层叠叠,除偶见潮湿之处有苔藓片片,几不生草;但近谷顶之高处危崖,亦偶有青草数茎,随风摇曳,山花数朵,悠然开谢,想是山雨冲积泥土,自谷顶滑下,偶然落在了壁上凸起处;抑或是山风捎来、蜂蝶带来、小鸟口中滑落下来的草籽,但有一星半点的阳光雨露,便自生根发芽,就此岁岁枯荣,共此太古洪荒长相厮守,纵无誓言,亦守得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壁上,阳光烙下之斑斑印迹,是透过谷顶植物投射而来的天赐厚礼,弥足珍贵;而在此光斑之外的绝壁,哪怕便只数寸、数分之遥,亦或为终古不见天日之处。造化之奇,造物之私,可见一斑,而人生际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念及此前种种遭逢,相较于壁上阳光斑痕外之处境,却又算得了甚。心中所感,衍成一联:已历沧桑,对此处青山,想当年碧海;何言坎坷,从千寻石壁,望万古云霄。
第四日,游角邦寨,风物虽佳,却几无游兴,大抵“曾经沧海”,而今已“除却巫山”矣。第五日,诸公挥洒笔墨,以作纪念,午后返程。此行颇觉圆满,饮食宿游,诸般眷顾方便,皆得于程仁杰君盛情及殷勤,若说略有遗恨,便是远离大道之佳处,未能及也。不知何时,再有暇日,有闲心,有良朋,有东主,尽兴一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