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徒生通话,《海的女儿》(人鱼公主)的一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9-09-17 14:25:43

【在这篇文章中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个理由是什么?跟现实结合的话有着什么样的意味?】

推荐回答

钱钟书谈到童话的时候,似乎有过这样的评价,大意是说,许多童话之所以不适合小孩子读,就是因为在这些故事里,所有的结局都是圆满的,童话把小孩子教得越天真了,越简单了,长大之后就越是处处碰壁上当。

这段评价着实有一针见血之效,近日重品儿时读过的许多出自大家笔下的童话佳作,便发现的确如此。在这些童话中,千篇一律的诸如"王子和公主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一类的结语,让无数捧着童话长大的孩子们接受了太多完美的架构与假设,而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又往往被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所迷惑,最终,他们只能将童话与完美、虚幻、甚至是理想主义等同起来。

但是,也不是没有例外。这里想谈的《海的女儿》,就向读童话的孩子们展示了一种不完美的真实。当小人鱼手握姐姐给她的刀子,在王子的新婚之夜闯入他的房间,准备用他的生命换取自己的生命之时,她看到王子和新娘幸福的表情,终于将刀子扔进了深海,化作清晨的泡沫,永远告别了她心爱的世界。

这个故事里,有情人并没有终成眷属。尽管儿时的自己懵懂无知,但还是觉得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力量,让自己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也许,这就是悲剧较之于喜剧更加深入人心的力量,而这力量,便源自这一悲剧中的现实意味。

谈到现实意味,最近一段时间总在回味与揣摩,始终觉得,这篇童话成功就成功在,它没有回避我们身边不完美的现实,并且把这种不完美用一种唯美的笔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小人鱼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放弃了甜美的声音,放弃了诱人的鱼尾,到最后终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即便如此,那心爱的人,还是同自己擦肩而过。面对深深的误会她无法争辩,面对残忍的结局她无法选择。一个女子的悲哀,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无比,让人忍不住去触摸与感怀,也让人自然而然地把这个故事背后的意义,放到现实世界的构架中去品味,去解读。

记得初中的时候,前座的女孩子曾经一脸神秘地问我,你知道爱的本质是什么吗。我摇头,她说,爱的本质是奉献。还记得当时她的脸上充满了得意洋洋的灿烂表情,因为那段日子,她正沉浸在一份小小的爱里面。可是多年之后,她终于还是因为无法接受男孩子无微不至的奉献而分手。从此,那男孩子的世界终于阴暗下去。前些日子,当我在广播中听到莫文蔚幽幽哼唱的那句"努力爱一个人与幸福并无关联",那些早已泛黄的旧事,竟突然生动地展现在脑海里面。终于发觉,若某种全身心的奉献换来的仅仅是言不由衷的感激,那么这奉献,该是何其苍白。

小人鱼也是这样。迷失在爱里,丢掉了自我。这正是她真正的悲剧之所在。她已经把自己看作一个附属品,她所要得到和维护的一切,就是王子的爱和陪伴。虽然那义无反顾的勇敢与坚持令人敬佩与怜惜,但这无望的坚持,只能带给她绵延不绝的痛苦。也许有人会说,在她化作泡沫而升天的一刻也是幸福的,因为她已经看到了爱人的幸福。但,这种双方之间命运的巨大落差,这种青春毁在寂寥世界中的悲惨,带给她更多的,究竟是甜美,还是辛酸呢?

事隔多年,我们早已无法揣测作者写下此篇的本意,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作者相信,生命中我们所遇到的情境,大多都会是残缺的。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去幻想那些虚无缥缈的美满,而是坦然欣然地接受这种种残缺。尽管作为一个女子,在明哲保身与飞蛾扑火之间往往会选择后者,但在这个过程中,她至少有一段时间会是清醒的,清醒地知道某种残酷结局的可能性。由此,即使得到的结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也便没有什么可抱怨,因为自己当初坚持的,毕竟是早已预示着结果的选择。而清醒地看待现实,不带怨恨地接受宿命的某种安排,比执迷不悟地追寻十全十美更有价值。

我想,这也便是童话真正应该带给孩子们的,最本质的意义吧。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小人鱼的精神,不愿破坏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理由:短文重点讲述了小人鱼为了王子牺牲的故事,化成泡沫,为了别人而甘愿牺牲。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为了自己喜欢的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跟现实结合的话,就是要告诉我们,要为了别人而付出。

当然,现实中没有几个人会为了别人而付出,这也就是童话。用来启示小孩子的童话。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