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腹泻会丢失什么电解质?

发布时间:2019-08-07 04:15:35

大量腹泻会丢失什么电解质?

推荐回答

人体的体液内含有钾、纳、氯、钙、镁等多种电解质,这些电解质正常时在体液内的浓度需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腹泻时电解质会随着体液丢失而丢失。比如血钾浓度下降时,可出现乏力等症状。

首先要补充的就是水,最好是盐水,同时能补充水和纳、氯等,再吃点富含钾、镁的食物比如紫菜,香蕉等,注意饮食清淡,多休息。

扩展资料:

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100~200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腹泻的诊断关键是对原发疾病或病因的诊断,需从起病情况与病程、发病年龄、发病人群、腹泻次数与粪便性质、伴随症状和体征、常规化验特别是粪便检验中获得依据。

急性腹泻应根据病史、发病季节、伴随的全身症状等,首先鉴别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还是食物中毒、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致病菌的明确有赖于粪便培养,一些寄生虫如贾第虫等需行肠黏膜活检。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腹泻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