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在曹操曹丕时代颇受重用,很多计谋都被采纳,为何在曹叡时代被打上“揣摩上意的谗佞之徒”这一标签呢

发布时间:2019-09-16 13:15:14

刘晔在曹操曹丕时代颇受重用,很多计谋都被采纳,为何在曹叡时代被打上“揣摩上意的谗佞之徒”这一标签呢

推荐回答

在《三国志》本传中看不出什么端倪,但是《傅子》记载了这样的事情:晔事明皇帝,又大见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因曰“可伐”;出与朝言,因曰“不可伐”。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持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从驾行天渊池,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谦谢曰:“臣出自儒生之末,陛下过听,拔臣群萃之中,立之六军之上,臣有微心,不敢不尽言。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问晔,终不言。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脒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也。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些之。晔能应变持两端如此。或恶晔于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复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晔得到曹叡宠信亲近,曹睿问能不能伐蜀,群臣都说不行,结果刘晔私下找到曹睿,说可以。说完之后一转身出去,又和一众大臣说不可。结果因为刘晔演技比较好,曹睿和群臣都没发现什么破绽。这时候杨暨是曹睿宠信的中领军,杨暨很敬重刘晔,同时他是反对伐蜀最坚定的大臣,刘晔也向杨暨表示过蜀不可伐,杨暨已为刘晔会支持自己。结果后来杨暨和曹睿说起此事,杨暨反对伐蜀,曹睿责备表示杨暨不通军事,杨暨很难过,就当场表示刘晔也反对伐蜀,结果曹睿却说杨暨胡说,因为刘晔一直支持自己伐蜀。于是就找来刘晔当场对质,谁知道刘晔一言不发,后来却偷偷找到曹睿,批评他不该随意吧这种大计告诉他人,应该小心内应,然后又去找到杨暨,表示他不该如此耿直,应该给君主留点面子。这么一来,两个人居然都感谢刘晔。然后就有人看不下去了,对曹睿说明刘晔两面三刀,并且建议曹睿召见刘晔时故意说出和心里想法相反的意见来问他,如果每样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刘晔他是揣摩上意了。后来曹叡一试,果然如此,更因此疏远刘晔。再后来刘晔就发狂死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