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19-09-12 15:06:22

道教史怎么来的?谁发明的?

推荐回答

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收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五斗米道.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继续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道.因后世道教徒尊张陵为天师(一说陵自称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汉灵帝时,奉事黄老道的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为主要经典,自称大贤良师,以跪拜首过,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以善道教化天下".教徒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于中平元年(184)发动起义;因起义者皆头戴黄巾为标志,故人称"黄巾".它和五斗米道相呼应,成为当时农民起义的旗帜.起义失败后,太平道被封建统治者残酷镇压,逐渐衰微.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20余年,传播五斗米道,实行政教合一,政局稳定,得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拥护.建安二十年(215),张鲁归降曹操,拜将封侯,五斗米道遂得合法传播,影响日增.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家,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尊封老子,为了美化唐皇室,说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与道家是决然不同的两码事。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并不是“太上老君”为布道而写的经书。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近年来,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兴趣,也使得道教获得更多关注。

中国人唯一自己的宗教,值得保留。

道教是尊崇老庄哲学的炼丹术士们在汉代兴起的一个教派。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相传是老子开创的。

老子发明的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