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的大事年表

发布时间:2019-09-10 01:18: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的大事年表

推荐回答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具体领导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7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创建战略导弹部队,军委炮兵领导机关和国防部五院,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在北京长辛店成立了培训导弹部队各级指挥员、参谋和技术骨干的导弹教导大队。经过紧张的筹备,于1958年1月正式开学,来自全军部队及科研单位的600多名干部、战士在这里开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艰苦的创业。教导大队当时所使用的教学和训练装备,是从苏联购买的P-2地地近程导弹,教官也由苏军派遣的官兵担任。

1958年4月,第一期训练班结束后,苏军任教人员全部回国。此后,导弹教导大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又相继举办了两期训练班,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培养了一批使用导弹技术的指挥员和技术人员。

1958年10月,军委炮兵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邱创成向中央军委提出筹建导弹部队学校的建议。中央军委采纳了这一建议,确定将武威步兵学校和西安炮兵学校改建为导弹部队学校。

1959年4月、9月,两所导弹部队学校先后成立,分别命名为武威炮兵学校和西安炮兵特种技术学校。导弹部队学校的建立,使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有了稳定的培训基地。在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中央军委开始部署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创建工作。

1959年6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圆满完成训练任务,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组建成2个地地导弹发射营。

1959年11月,将导弹教导大队第一教导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导弹营,移驻武威炮兵学校,结合教学工作进行部队建设。

1960年3月,在西安炮兵高级专科学校组建了第二个导弹营。这种在学校组建导弹营的做法,一方面用以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和教学力量,加快部队的建设。

1960年10月,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出国产第一枚近程地地战略导弹,命名为东风-1号。

1960年11月5日,导弹第1营在甘肃双子城基地首次成功发射了一枚东风-1号导弹,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形成战斗力。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决定建设战略导弹发射阵地,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带领一班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北国原始山林实地考察。

1961年1月,总参谋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批准在沈阳、北京和济南军区组建第三、第四、第五个地地导弹营。在操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部队开始投入实弹发射训练。

1963年10月和11月,八O二和八O一营各成功地发射了1枚国产东风2号近程地地导弹。

1964年1月,根据战略导弹部队发展的总体规划,上述五个导弹营扩编为五个导弹团。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阵地是用于贮存武器装备和实施反击作战的重要依托。这种阵地特殊而又坚固,工程大,样式多,配套全,要求高,必须保证导弹核武器贮备所具有的条件;坑道内人员生活、机械启动所必须的条件;核防护与核反击作战所必须的条件。自从导弹核武器问世以来,各有核国家都把阵地作为提高战斗力的基础条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和加强阵地工程建设,使之适合武器的发展和战斗力提高。

1960年6月,中央军委对修建导弹阵地作了部署,确定了一整套方针原则。1963年初,中央军委第198次会议正式决定建设战略导弹阵地。作战基地机构的建立,采取先组建基地工程指挥部,而后转变为基地领导机构的办法。按此办法,经中央军委批准,第一个作战基地于1964年11月正式成立。随后又成立了第二、第三个基地。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东风-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

1964年9月2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来自全军88个单位的数万名官兵,陆续向北国某地大山密林深处秘密汇集。就在这支部队进山不久,一支支担负同样使命的部队开进了中原古岭、南疆密林、西部高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自此,中国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西方政治家喝着咖啡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相继展开。中国的地地战略导弹由单一型号向多种型号发展,不仅为加速发展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客观上也要求尽快建立统一管理这支部队的领导机构。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创建初期,隶属于军委炮兵。随着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此种领导体制已不适应需要。

1965年6月和1966年3月,副总参谋长张爱萍、炮兵司令员吴克华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建立地地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构的建议,

1966年6月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以原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领导机构为基础,与军委炮兵领导机构中管理战略导弹部队的机构合并,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构的决定。周恩来主持筹建工作,并亲自将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命名为第二炮兵。7月1日,第二炮兵领导机构在北京正式成立,从此第二炮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个独立的军种。

1967年7月4日,中央军委任命向守志为第二炮兵司令员(未到职),李天焕为政治委员。就在这一年,各发射部队带着自己的装备告别了城市,驻进了深山密林、戈壁荒原,为共和国锻造和平之剑。从此,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里增添了一个实施战略核反击的新兵种,这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原属炮兵领导的导弹基地和导弹团及担负阵地工程修建任务的工程建筑团、炮兵第一研究所、直属军械仓库,均于1967年11月归建到了第二炮兵建制领导。1966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导弹与原子弹“结合”前的工作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带有核弹头的东风-2号导弹从甘肃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准确实现核爆炸。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

1966年12月26日,东风-3号中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威力更强大的热核武器。

1969年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恼羞成怒的苏联领导层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核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毛泽东向全国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第二炮兵很快进入临战状态,展示了中国坚决反击的决心,使苏联领导人最终放弃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企图。

1970年1月30日,东风-4号远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4月24日,由东风-4衍生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射入太空。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战略导弹东风-5号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中国从此具备了跨洲际核打击能力。随着导弹核武器的迅速发展,第二炮兵先后建成一批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和工程建筑部队,并陆续组建了相应的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部队,以及院校、科研单位。第二炮兵羽翼渐丰。

1984年,第二炮兵正式承担起战备值班的神圣职责。这年的10月1日,中国第二炮兵在国庆35周年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当12辆巨型牵引车载着中国中、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出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英国《泰晤士报》也称:“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1985年5月20日,东风-21号中程固体战略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1986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今天中国有实力来保卫祖国了,一旦受到外国的核袭击,我们能对该国作出核反击。”

1989年9月,中国提前五年建成了完整的核武器战打击系统,它可以高效率地遂行战略核反击任务。

1995年夏,第二炮兵数万名官兵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修建的“长城工程”胜利竣工。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位、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储存、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1996年的台海危机,二炮部队既展现出了威慑实力,同时也让自身认识到了发展上存在的不足。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二炮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的武器系列,具备对敌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1999年8月2日,新华社报道:中国在本国境内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10月1日,东风-31号洲际战略导弹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公开亮相。和15年前的国庆35周年阅兵相比,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重量和体积变小了,而弹头威力、反映时间、命中精度和机动性能却大大提高了,这标志着二炮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已形成固体与液体并存,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中国第二炮兵部队从20世纪50年代筹划组建通过不断的经营建设,至90年代已初步具备核反击能力。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常规战术导弹的服役,二炮部队步入了核常兼备的发展阶段,二炮不仅由此具备了战略核打击能力,也具有了战术打击能力。

2009年1月2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二十日发表的《二00八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经过40多年发展,第二炮兵已建设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

。2011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单元正式进入我军战斗部队序列,成为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女子导弹发射连队。我军第一支女子导弹发射连组建大会当日举行。中央军委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靖志远,第二炮兵政委张海阳专门为我军第一支女子导弹发射连正式组建发来了贺信。信中说,女子发射连全体官兵一定牢记肩负的使命任务,勤奋学习信息化知识、刻苦钻研导弹专业技术技能,着力提高军事训练质量水平,努力锻造一支军事技术过硬、完成任务出色的战斗集体,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女军人争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女子导弹发射连队的前身,是二炮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群体。

2010年3月12日,二炮某基地组建了我军第一个女子导弹发射单元,编为一个女子发射排,35名女子操作号手平均年龄23岁,9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组建以来,全体官兵克服各种困难,顽强拼搏、刻苦训练,使女子导弹发射单元较快形成了独立操作能力,具备导弹实弹发射能力。

2011年7月,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单元的女兵们成功发射2枚导弹,创造了我军一个新的纪录。

2015年12月31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

火箭军的使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火箭军军歌

火箭军进行曲:

作词 火箭军集体,作曲 楚兴元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

火箭军战士高唱火箭军进行曲

我们是光荣的火箭军。

大国长剑,威震苍穹

听党指挥,热血写忠诚

锻造战略铁拳,

捍卫和平安宁烈焰雄风惊天地,

能打胜仗建功勋

前进!前进!英雄的火箭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