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永修县的来历

发布时间:2019-09-18 04:33:49

九江永修县的来历

推荐回答

永修远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开发。春秋战国时称艾,先后属吴、楚、越国。秦时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海昏县,辖今永修、武宁、奉新、安义、靖安等地,隶豫章郡,县治设今永修县吴城镇芦潭西北处。新莽更海昏为宜生,属九江郡。东汉称海昏侯国,仍属豫章郡。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年)析海昏置建昌县。灵帝中平二年(185年)中分海昏、建昌设新吴、永修县。建安时中分海昏地立西安县。三国时称海昏县,属吴。晋属豫章郡。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并海昏建昌称建昌县,县治设今永修县艾城乡。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永修、豫宁、新吴、艾县入建昌,属豫章郡。唐永淳元年(682年)析建昌地设新吴县、长安四年(704年)析建昌地立武宁县。五代时称建昌,属洪州,南唐昇元时,中分建昌、奉新、武宁三县设靖安县。宋、建昌属南康军。元、称建昌州,属南康路。明洪武初,降州为县,属南康府,正德十三年(1518年)分建昌五乡地置安义县。清,仍称建昌,属南康府。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四川建昌道同名,改称永修县,取其“泮临修水,永蒙其利”之意,隶浔阳道。民国期间先后属江西第二、一、十、九行政区。1949年5月23日永修解放,属九江专区,县治由艾城迁至涂埠镇。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隶属九江市。

九江永修县的来历:永修,古艾地,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置海昏县。南朝宋元嘉二年“废海昏,移建昌居焉”,改名建昌县,1914年因与四川建昌道同名,改称永修,取其“泮临修水,永蒙其利”之意。 西汉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失势的皇帝,他就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最后被废除分封到了这里,当时叫海昏县,封为海昏侯,近年发掘的海昏侯大墓即在此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