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初二上册地理的期中考试的答案谁有????

发布时间:2019-09-04 11:33:33

2011~2012学年初二上册地理的期中考试的答案谁有????

推荐回答

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那英善唱女低音,刘欢长于男高音。这里的“高、低”是声音的音调B.儿歌“月光光,照地堂”。从歌词里,我们可以知道月亮是光源C.西施在河岸上,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这是光折射形成的D.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A.镜面的大小 B.物体的大小C.观察者的位置 D.物体与镜面的距离5.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日食的形成----镜面反射 B.水中的筷子变弯-----光的直线传播 C.黑板反光-----光的折射 D.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漫反射6.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7.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8.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B. 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 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D.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9.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8cm C.10 cm D.18cm11.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1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m/s。光线从空气进入透明玻璃中,其传播速度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14.太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微风吹来,波光粼粼,这是光的 现象;“人在岸边观水,疑水浅,入水中赏月,月更高”,这是光的 现象所致。(选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1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 ;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虚像的是 。16.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失聪的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 如图1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 传播的. (2) 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也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 是不同的. 17.渔船向海底发射探测鱼群的超声波, 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 则鱼群与渔船的距离是_______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地面的监测设备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监控飞船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18.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19. 、 、 三色光混合后能产生各种色彩,人们把这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小华的调色板上如果有 、 、 等三种颜色的颜料,他也能通过颜料混合画出各种色彩的图画,这说明色光的混合规律跟颜料的混合规律是不同的。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 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机。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8分)21.请你在图3中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22.一束光AO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请在图4中画出这束光线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和反射光线。图323.请你在图5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能够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甲 乙四、简答题(24题3分,25题6分)24.下面一段文字描述中涉及一些声学知识,请思考后回答。 ……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⑴ “隐隐传来”说明什么?⑵ “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发生了变化?⑶ 为什么能区分鼓声和锣声?25.试设计两种简易的实验方法,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五、实验探究题(第26题8分,第27题9分,第28题10分,共27分)26.如图6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1 AO 50° 2 CO 40° 3 EO 20° 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7.在探究课上,老师要求我们制作模型照相机。现在你有以下器材:用硬纸板做成的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一个焦距为5~10cm左右的凸透镜,一些塑料薄膜以及一些必要的工具。(1) 请你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最主要的步骤写出来。①. ②. ③. (2) 怎样操作模型照相机,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3) 你看到的像与实物相比,有什么不同?28.小明发现光通过玻璃砖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于是他对凸透镜做了如下的研究: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5cm,然后把凸透镜、光屏、蜡烛安装到光具座上开始实验图7(1)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实验前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 、 、 ,使它们的中心与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3)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F、b、c、d、e各点,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烛焰在 点,屏上的像最大;烛焰在 点,屏上的像最小;烛焰在 点,屏上得不到像。(4)小刚将实验得到的结论填入下表,请你改正他的错误之处并补充完整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