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蒋鼎文怎么没听说过。

发布时间:2019-09-16 15:01:00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蒋鼎文怎么没听说过。

推荐回答

蒋鼎文,字铭三,逝江诸暨县石山人。1895年1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三日)生。蒋鼎文十岁入象山私塾读书,十五岁转入浙江讲武学堂。毕业后,分发浙江督江署守备队见习。后升排长、连长。1915年蒋鼎文失职远走广东。1921年5月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副官。一九二四年五月黄埔军校成立,蒋鼎文进入该校,初任区队长、教官。由于他有早起床的习惯,经常被当时的校长蒋介石碰到,对他留下好印象。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不到一年他就被提升为教导团第一营副营长。以后又接二连三被提升。在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鼎文出任陕西西安行营主任,兼十战区司令长官。六月蒋鼎文又改任陕西省主席。在他任职期间,先后三次代表国民党中央政府,陕西省政府致祭黄帝陵。1938年祭陵时,他亲笔写了"轩辕庙"山门大匾。至今仍然悬挂在黄帝庙大门上。1938年,他为重修黄帝陵庙写了碑记,载入史册。他在这份碑记中写道: "......余自莅陕,三谒桥陵;二十七年,代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明年,又明年,均代国民政府。殿宇多圮,睹之心 。先是,国民政府将大事修葺,规划已具......令中部县长仁山躬督,......凡大门、享殿、围墙,及聩缺者,均加葺补。......自二十八年秋经始,明岁三月讫工,所费总及万元。而远眺山陵,近瞻清庙,一草一木,亦焕然增新矣。......自阪泉涿鹿大捷后,群强乃帖帖就辖矣。武功既成,文治愈兴,万世治功,由此开基,方今倭寇内侵,欲以肆志于我,全国共愤,誓逐此虏。以帝盛德大业,沾溉无穷,重新陵庙,树之风声。思远祖缔造之维艰,念守业缵绪之莫贷,则万万同仇敌忾之志,愈奋迅激发而莫之能遏。克奏肤功,计日可待;绳绳翼翼,我中华民国永垂无疆之休。......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1949年3月,蒋鼎文去台湾。临走时对亲友哀叹说:"此后以天为盖,以地为底,未知葬身何所?"可见,蒋鼎文在年过半百后,仍不愿远离大陆家乡。他知道自己将来的前途,但又不好公开表达,只好向亲友发出"葬身何所"的悲叹。1974年1月2日,蒋鼎文病故于台湾。 刘峙(1892—1971) 文章作者: 字经扶,别号天岳。江西吉安人。1905年到日本求学,不久回国。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到滇、粤军中任下级军官。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1926年任第一军第二师师长。1928年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1930年10月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32年兼任开封行营主任。1935年任陆军上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任第一战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9月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38年7月改任湘鄂川黔边区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长官。1939年1月,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1945年2月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1948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1949年1月,所部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同年7月离开大陆,先后在九龙、印度尼西亚等地离寓1953年去台湾。1971年1月在台中病逝。著有《我的回忆》。 顾祝同(1893~1987) 中国国民党军将领。字墨三。江苏涟水人。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22年任粤军第二军参谋。1924年黄埔军校初创时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次年东征中任教导第2团营长、第2团团副,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次年9月任第九军军长。1930年2月蒋阎冯中原大战时,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次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年底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3年参与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司令。1935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兼任西安行营主任。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1941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安徽泾县策划指挥了皖南事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等职。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19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49年4月,重任陆军总司令,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1950年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记得采纳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