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进行强度计算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作为设计依据吗
推荐回答
(一)极限应力 在应力作用下,零件的变形和破坏还与零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变形和破坏方面的特性。金属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通常由拉伸试验测定。 把一定尺寸和形状的金属试样(图a)装在拉伸试验机上,然后对试样逐渐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把试样拉断为止(图b)。通过对低碳钢的 曲线分析可知,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变形(oab段)、塑性变形(bcde段)和断裂(e点)三个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试样的变形与应力始终呈线性关系。应力σp称为比例极限。图中直线oa的斜率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 塑性变形阶段,试样产生的变形是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该阶段又分屈服阶段(bc-塑性变形迅速增加)、强化阶段(cd-材料恢复抵抗能力)和颈缩阶段(de-试样局部出现颈缩)。应力σs称为屈服点,当零件实际应力达到屈服点时,将会引起显著的塑性变形。应力σb称为抗拉强度,当零件实际应力达到抗拉强度应力值时,将会出现破坏。上述比例极限 、屈服点 和抗拉强度 分别是材料处于弹性比例变形时和塑性变形、断裂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极限应力。我有份资料需要的话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