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丰都鬼城的来历

发布时间:2019-09-01 15:31:22

重庆丰都鬼城的来历

推荐回答

位于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172千米。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初年,酆都即隶属巴国,曾作过国都。秦汉时为枳县地。东汉永元二年(90年),因城东有平都山,改名平都县。隋代取长江中“丰稳坝”首字与“平都山”之“都”字改称“酆都”。 名山古刹多达27座。“阴曹地府”塑像群分别模拟人间诉讼、法庭、监狱、酷刑等,构思奇特,神态逼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狱的观念。山上还有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历代名人的碑刻题咏。与名山毗邻,位于酆都西北隅的双桂山,亦是游览胜地。山上有100多个品种的树木共50余万株,其中 奈何桥   珍稀树木20余种。山上主要景点有孔庙、鹿鸣寺、苏公祠、恩来亭、护国亭、良缘亭、贺龙阁等。 名山由来-古平都山即今名山。因北宋苏轼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更名。“鬼国幽都”之说由平都山而起,据《酆都县志》和晋人葛洪《神仙传》载,民间传云,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道家遂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后人附会“阴、王”为“阴王”,平都山亦渐附会为“阴都”。   “鬼城”酆都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是传说中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间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 人类“灵魂之都”。

"鬼城"丰都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是传说中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间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 人类"灵魂之都"。 丰都自助游攻略从朝天门坐车出发。经过长寿—涪陵—丰都。差不多三个多小时就到了,重庆到涪陵这一段为全高速路,涪陵到丰都为二级公路,路费差不多是60块钱左右吧,你还可以直接坐船到丰都,在船上还可以悠闲的赏赏一路的江景,到达丰都后,那就看你们怎么玩了,首先肯定要去玩的就是鬼城名山了噻,那里面的好玩的东西可多了,门票嘛,不是很贵,80块钱,保证你玩得很满意的。到了晚上嘛,去新县城那边住,那边的宾馆一晚上也不贵,那个算得上是星级的宏声宾馆一晚也就170左右,如果你觉得高了,也有便宜的,一晚50块钱,电视、浴室,空调也都有的,保证你住得安心,吃得放心。 到了第二天嘛,你就去丰都新县城转一圈,现在这新修的新县城呀,差不多跟重庆的主城区一样吧,看看这个三峡移民库区的人民们把他们的家乡建设得这么的漂亮。不难感叹三峡移民真伟大啊!转玩后,你还不得不去一个地方哦,那就是著名的雪玉洞啦,那个地方呀,简直就是人间的天堂,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雕塑呀。   关于鬼城由来,说法非常多,可以归纳为四种:

  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杜撰出一个“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鬼帝(土伯)之说: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两个部落。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愿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后来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因此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今天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    鬼城的传说:

钟馗斩鬼 传说宋朝包公包拯死后,阴王见他在阳间两袖清风,断案如神,就召他到阴曹地府的一个重要关口--阴阳界任职。

这天,包公随风到阴司赴任。走过一些地界,发现前面迷雾茫茫,阴风惨惨,满目荒凉。包公举目四顾,正不知来到何方,忽听有人在痛哭。包公低头一看,见前面不远的山洼中,有一所茅棚,房顶经日晒雨淋,已长出一些杂草。包公走进屋去,见一个白胡子老头,泪流满面,正跪在家神嵌捶胸顿足地大哭,哭声很凄惨,很是伤心。包公想:莫非他家遇上啥伤心事了吗?上前问道:“老者,你在哭啥呀?”

老头听见有人喊,回过头看了一眼,越是哭得伤心了。

"你家是死了人,还是受了灾,为啥这样伤心?" 老头哭着一个劲地摇头,说不出话。 包公耐心劝导,老头才慢慢止了哭泣。拉过一条板凳请包公坐下,说:“前年子,丰都城来了个县官,无恶不做,搜刮民

财,抢夺民家子女,还下了一道命令:每年八月十五都要向老百姓抽一对未满十二岁地童男童女去祭‘天心眼’。只要被抽去,连尸首也看不见了。我有一个孙女,今天被抽中了。”说罢,又老泪纵横,大哭不止。

包公听罢,早已怒火中烧,问:“你家就你一个人吗?”

老头擦了擦泪说:“我儿子、媳妇抱着女儿不放,也被拉去下到大牢里了。”

包公安慰了老头几句,又给了他一些银子,叫他不必伤心。出了茅棚,直奔丰都城来。见前面阴深深一座城市,烟火冲天,几十里外不见人影。包公走了很久很久,天都黑了,还看不见城门。他觉得奇怪,这鬼城真难进哪!于是,唤出土地菩萨,问是怎么回事。土地菩萨早闻包公大名,知道他阴阳皆属,就老实告诉他:“你走了这半天,是在围着鬼城绕圈子呀。”

包公不解:“我怎么会迷路呢?

土地菩萨说:“是县官在捣鬼。这个人是阴间地一个恶鬼,会些妖术,买通了阴阳界地灵官转生到阳世来地

包公一听,马上就要去收伏这个恶鬼。土地菩萨怕他吃亏,就说:“要收伏这个人,先要到‘天心眼’去取一件法宝说罢又给包公出了个主意。  

包公辞了土地菩萨,脱了在阳间穿地丞相服,化装成一个教书匠。他进了城,果然满城风火,哭声震天。包公称了四十九斤麻,绞成一根麻绳,一头绑在“天心眼”近旁地石头上,一头缠在腰上,嘴里含着一盏桐油灯,从“天心眼”吊了下去。绳子放了三天三夜,包公双脚刚一落地,就被两个人捉住了。

那两个人问:“你是干什么地?”

包公说:“我是阴阳界地一个教书先生,上山朝拜天子爷爷,不小心落进‘天心眼’里了。”

那两个人说:“这里是地下地皇城,是不准外边地人进来的。”不由分说就罢包公毒打一顿,丢进一个地牢里。  

第二天,那两个人再去提审包公,开了牢门一看,一点动静也没有。看见包公睡在地上,身上撒了不少饭粒,他们不知道那是饭粒,以为包公死了,就去报告阴王说:“皇爷,外界下来一个人死了,长了不少蛆哩。”

阴王一听,忙说:“死人是可以进入皇城的,抬来看看。”

那两个人就把包公抬进一座皇城。包公见一个穿着皇袍的人坐在那里,知道那是阴王了。等那抬他的两个人把他刚一放下,他翻身就爬起来,把抬他的那两个人都吓了一跳。

阴王问:“你是谁?胆敢闯入地下皇城。”

包公说:"我是包拯,为祭'天心眼'的事来找皇爷。"

阴王说:“天心眼是我的城门,有啥子事值得大惊小怪!”

包公说:“每年八月十五,老百姓都要被抽一对童男童女来祭‘天心眼’,搞得百姓家破人亡,皇爷不为民除害吗?”

阴王一查。根本就没这回事,知道是县官借祭‘天心眼’为名搞的鬼,就对包公说:“你是诚心诚意想除害吗?”

包公说:“我冒死而来,不诚心还别有所求吗?”

阴王又说:“你在这里看见的一切,不要向外界透露,不然,就会遭天雷轰。”包公发了誓。阴王就拿出一口钟,念了咒语,送包公出了皇城。

包公要收伏县官,又怕误伤了满城百姓,就放出话说:“只要全家老少一起到‘天心眼’烧香许愿,就可免抽童男童女之灾。”不一会,全城老百姓都举着香烛,爬上了名山。县官还在衙门里寻欢作乐,待他得到消息,知道大事不好时,满城百姓早已一传十,十传百,都已爬上了名山了。

县官在衙门里作起法来,一时浓烟滚滚,狂风大作,满城烟火。包公取出拿口钟,念了几段咒语,把钟向城里一甩,那口钟就向空中飞去,绕城飞了三转,然后直向骡马市飞来。这时,只见一股旋风回旋,城里烟火都被旋进风里。在烟火中,县官像一条死狗似的旋转着,随即便被吸进钟里去了。不一会,城里就平静下来。

人们跑上山去一看,见那口钟盖在地上,几十个人才把它抬起来吊在黄桷树上,县官不见了,钟里面吊着个小铁球,人们都说那是县官变的。这时,走上来一个老头,他的儿子媳妇已经被放了出来,孙女儿也找到了。 老头用一根绳子套住铁球,使劲拉着往钟上撞。等他发泄够了心中的愤恨,这才猛然想起放钟的人,到处寻找时,哪里还见那人的影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