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报少年》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送报少年》,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我”的儿子

发布时间:2019-08-27 12:16:28

《送报少年》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送报少年》,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我”的儿子

推荐回答

试题分析:

“我”的儿子是一个盲目自大、养尊处优的形象,“送报少年”是一个懂事、勤奋、有礼貌的形象。写“我”的儿子,主要是与送报少年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我”的儿子来反衬送报少年,是送报少年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丰满。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点评:初中的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象征 对比 衬托 铺垫伏笔 过渡照应 开篇点题 卒章显志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抑扬结合 欲扬先抑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甚至有人把标题拟定 人称使用线索设置 详略安排倒叙插叙等也列入此项。

以下简单列举几种写作手法的作用: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特点,更好的表现主题。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生动化形象的表达了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又委婉含蓄。

对比烘托(衬托):更加鲜明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前后照应: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伏笔和铺垫: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反衬手法,突出送报少年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