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探险类的故事书的书名
推荐回答
《亚洲腹地探险八年》斯文。赫定这位瑞典的探险家并不是西域探险的始作俑者。但他却是系统的研究了罗布泊,塔可拉马干沙漠等地的外国探险家。也是一位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外国学者。比起斯坦因等掠夺中国文物的探险强盗来,斯文。赫定显然不能与他们同日而语。该书篇幅较大,记录详细。《中亚探险》(日)橘瑞超年仅20岁的橘瑞超先后两次进入西域,在罗布沙漠,楼兰,吐鲁番等地进行发掘。而最为令人敬佩的是他横穿塔克拉马干大沙漠。书中记录了他的亲身经历。《外交官夫人的回忆》(英)凯瑟琳。马噶特尼主要记述了外交官夫人在新疆喀什的经历。《罗布泊探秘》(瑞典)斯文。赫定在亘古荒原对罗布泊—一个世纪之迷的探求,成就了斯文。赫定。本书详细记录了塔里木地区的水文,地质,人口的状况,以及扑朔迷离的罗布人。《外国探险家西域游记》魏长洪何汉民近代以来,一些列强打着不同的旗号派遣考察人员涌进新疆,有的是真正考察,有的是文物掠夺,或明或暗,趋之若骛。本书可管中窥豹。《阳光与荒原的诱惑》巴荒 做为一名女性,在八十年代条件还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对西藏进行几次考察,要比现在到西藏进行十几次考察的难度都要大。该书实际是一本画册,但文字部分亦不少。虽然价格不菲(200多),我还是买了下来。 《西路无碑》曾哲 《荒原有爱》尚昌平 《独守苍茫》范春歌 《十年旅痕》孙心圣 《走进墨脱》曹华波 这是“漂泊者之旅”丛书中的五本。曾哲人称旅行作家,范春歌也为报社记者。他(她)为了筹划旅行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有的离了婚,有的得了病,但他们心灵的独特体验是刻骨铭心的。 曹华波:我走过这条死去活来的路之后,发誓如此地狱般的鬼途,今生今世再不重返。然而我不能,更忘不掉那魂牵梦绕的墨脱之行。。。。 孙心圣:走过茫茫草原,漫漫沙漠,巍巍武陵,我觉得我的人生不在局限和片面,似乎完整了许多…… 范春歌:只要世界上有路,就有上路的;有天职在,就有听从召唤的;有死神,就有敢去赴约的…… 尚昌平:我从远方来,来到洪荒之野。荒原有爱,洗去了我的孤独和尘土。 曾哲:当你能够忍受住生命的极限,面对世界呼唤生命的时候,你会感到生的辉煌和生命的渺小------ 作为一个援藏青年,并在西藏生活了十八年的马丽华,应该说对西藏的了解要比别人深刻。马丽华先后写了《西藏之旅》,《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象风》等。但从探险的意义上来说,我并不把马的作品看做是有探险的意义,而是她生活的汇集。而晚些的时候云南人民出版社出了一套丛书《走进西藏》,我认为更有些探险的含义。这套书包括《1999,藏行笔记》《作家镜头—西藏的故事》《西藏—世纪末的探望》《徒步。加德满都到拉萨》等。 在世界排行第二的大沙漠以及彭加木失踪的罗布泊也一直象西藏一样受到人们注意。关于这些地区的探险活动以及探险书籍一直在不断的涌出。 《与彭加木同行》夏训诚胡文康这是一位真正的彭加木同行者,先后五次进入“生命的禁区”—罗布沙漠。 《最后的罗布人》杨镰 此人号称为新疆的专家,虽然知识渊博,但记述缺乏系统性。 《楼兰—一个世纪之谜的解析》林梅村虽然作者也有探险的经历,但该书的学术意义大于探险意义。 《丝绸之路考察散记》吴景山 这是一个不拿政府津贴自费考察的民间人士,而在考察过程中不乏痛苦经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值得佩服的人。 《天界—西北边塞行》张林 作者是位军人,写的也大多是军人的生活。但我们在书中却深深感受到了那种精神。支撑探险者的是那种精神信念,而这种信念在军人那里却是一种长久的。 《无人区历险记》王一兵 这本书也是军人的生活,却不是生活固定的军人,而是写的测绘部队在西藏无人区的生活。类似于黑泽明的那个电影《德苏。乌扎拉》《穿越无人区》《寻秘大海道》骆汉城,巫新华等这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表述。虽然探险的起因有某种表演的成分,但过程还算精彩。 《沙漠独行》杨镰 在这本书里,杨镰的表现还不错,有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很有现实意义。 《喜马拉雅寻觅》李坚尚 类似于马丽华的游记,但考察难度上要大得多。 《险境秘辛—中国当代探险寻秘》肖海曦中国探险的故事集成版。 《长江魂》杨欣 这是一个长江漂流的参加者,而后又独自策划了漂流雅砻江。而这个人最后的结局也令人关注:据说在可可西里搞的藏玲羊保护队涉嫌贪污。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如果不是余纯顺探险时死在罗布泊,也许他还没有这么大的名气。而他死后出的两本书《余纯顺走西藏》和《余纯顺风雨八年日记选》就值得一看了。这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探险者。 而另一位也是徒步考察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刘华也是一位可歌的人物。他的《万里海疆第一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和余纯顺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