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7 17:45:19
光是从组成物质的原子中发射出来的,原子获得能量后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就是激发状态),它会以光子的形式把能量发射出去。而激光,就是被引诱(激发)出来的光子队列,这光子队列中的光子们,光学特性一样,步调极其一致。打个比方就是,普通光源,比如电灯泡发出来的光子各不同,而且会各个方向乱跑,很不团结,但是激光中的光子们则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导致它们所向披靡,威力很大,以至于,人们过去常把激光称为“死光”。
激光
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更外层的轨道,电子就会进行加速运动,并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反之,电子跃迁。如果跃迁之后刚好填补了所在轨道的空位,从激发态到达稳定态,电子就不动了;反之,电子会再次跃迁回之前的轨道,
并且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简单地说,光是沿射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也不需要任何介质,因为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但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受到介质的相互作用,其传播路径遇到光滑的物体会发生偏折,产生反射与折射的现象。另外,根据广义相对论,光在大质量物体附近传播时,由于受到该物体强引力场的影响,光的传播路径也会发生相应的偏折,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等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无法用其中的一种性质解释所有光现象,所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不是均衡表现的,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光在传播时表现出波动性,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波长较长时波动性显著,波长较短时粒子性显著,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谱),视知觉就是对于光的知觉。光只是电磁波谱上的某一段频谱,一般是定义为波长界于400至70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波长比紫外线长,比红外线短的电磁波。有些资料来源定义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也有不同,较窄的有介于420至680纳米,较宽的有介于380至800纳米。
光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光子是一个没有质量的能量泡,为了便于理解称之为光子,实际上与中子质子电子有本质上的不同.波粒二相性是一种普遍现象,电磁波在波长极短的情况下会体现出粒子性,如光电现象,相反粒子在极微小的情况下会体现波动性,电子衍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