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治下的平民(国人)有姓吗
推荐回答
因为写小说,我最近以正在确究这个问题,但研究结果是,介于当时的社会习惯,即便有姓,也没人在意,或者说没有使用,因为姓,在当时,对于平民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可以认为,当时的平民,没有姓。因为无论西周还是东周的春秋时期,周朝基本上处于奴隶制社会,而当时的平民,虽然有别于身份更为卑微的奴隶,但当时人们彼此之间的称谓,女人称姓,男人称氏。注意,这里主要是指当时的贵族士大夫阶层,也就是说,有爵位、土地、封邑、官职的上层人士,才有氏的称谓,而女性连这都没有,只能称姓,比如周幽王的二奶褒姒,她是褒国人,姓姒,所以叫褒姒,但我并不认为她姓姒,因为她极有可能是奴隶出身,被褒国国君当礼物送人,临时起了个名而已,而奴隶的获得方法无外乎自家繁殖、战争俘虏或者购买交换,名字叫什么完全看主人的高兴,这就好比家里养了群羊,犯不着每只都起特别正规的名字吧。至于平民为什么没有姓,那是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贵族之间都不是太在意姓,除了防止近亲结婚以处,姓在当时,并没什么卵用,因此,普通人家就更不在意姓什么了,爱谁谁吧,只要有个名就可以了,因此,当时的文字记载里的平民,大多以职业概括,后缀一个名,比如:疱丁。疱为职业,丁为名。补充一下,你说的周朝治下,这一时段其实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巨烈变革时期,因此,周朝又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针对这个情况,我再补充一下,在西周时期,可以肯定,贵族无论男女,均有姓,但男性称“氏”,女性称“姓”。而当时的平民有名而无氏,“姓”应该是有的,鉴于当时代“姓”的主要作用是“别婚姻”,因此,民平当中,更为重视姓的应该是女性,而对于男性平民而言,受时代称谓的影响,姓确实无关紧要。因此,可以理解成,西周时期平民无姓。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尤其是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随着周朝统治的崩溃,周朝“宗法制”的瓦解,奴隶制也逐渐消失了,这时,平民当中,已经出现了另一个情况,即,从前的贵族世大夫的后代,已沦为平民,这时,平民“姓”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许多平民以祖辈的“氏”为姓的情况也普极开来,就这样,平民也有了姓,或者说,平民也开始重视姓,同时,社会的称谓习惯也相应得到了改变,人们都开始以姓名相称,比如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他们都是平民,但是都有了自己的“姓”。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