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女孩嫁人有什么习俗

发布时间:2019-08-29 03:04:42

贵溪女孩嫁人有什么习俗

推荐回答

  50年前,贵溪盛行封建婚姻制度,男女往往未成年即行定亲,十五、六岁即行嫁娶。当事人大多无自助主权,一切听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联姻有着一系列的程序。    议婚 民初,“相亲”之风尚未盛行,男女联姻一般先由媒人说合,若双方父母基本同意,即互换“生庚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时),算命先生认为互不相克,即可定亲。  如今,“相亲”之风开始流行。作为当事人的男女开始要求有一定的自主权,相亲程序,一是由男方主动向女方父母约好日期,届时由媒人或父母陪同去女家“看姩仂”。以察看女方品貌、行径是否与自己相称,并可藉此得知女方父母对婚姻的态度。“看姩仂”仅是婚事序曲,故在接待上并不讲究。如果男方看中,到场付齐见面礼(一般6000-20000元不等)。  尔后,是女方父母择日带女儿来男家“看初家”。“看初家”至少还要有两个对女方婚姻有决定权的长辈,如父母、祖父母,或舅父母、叔伯父母等。婚姻能否成功,“看初家”是关键。此时,当事人及双方父母均须明确表态,如彼此同意,则开始支付定金(48000——108000元),四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镯)一般价格在(12000-30000元左右)。一切谈妥,男方即设宴招待贵客,并邀请亲友中的头面人物来作陪,当然还有一些饭桌上的礼仪,也是花费不菲。  饭后,即燃放鞭炮,于大厅前举行认亲礼仪。女方认父母(2000-8000元),男方认岳父母(1000-2000),后及其他长辈。凡长辈都要给以较为体面的“红包”,但男方给女方的从厚,女方则给男方的较薄。  其次是女方父母择日带女儿来男家“看主家”。“看主家”比“看初家”人数还多,基本上是女方家的亲戚都来齐了,这一餐叫“成事饭”,俗话说“吃了成事饭,从今脱不了绊”,表明婚事已定,从此决无反悔。  聘礼一般是;(1)聘金(48000——108000元);(2)四荤(供女方办酒席的鸡、肉、鱼、蛋)及糕点;(3)一两套衣服及少量生活日用品;(4)交换信物即为四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镯)。旧社会中等以上人家下聘较为隆重,聘礼必须用双人抬的朱红抬箱送至女家,鼓乐伴行。媒人也必成双,缺一不可。  结婚 结婚日期由男家择定,并送一份到女家以征得女方父母同意。然后由女方开具一份礼单,礼单中大致有三大项:(1)礼金(主要礼金为“恩养金”,“辞堂礼”);(2)女方请客用的四荤;(3)红烛、喜爆之类。  女子结婚前在娘家,是当闺女的最后一段时期,亲戚为表示依恋,必须把未来新娘接至家中,小住十天半月,贵溪人叫“歇嫁”,也叫“出轿”。  结婚头两天,女方必设宴,一是请媒人,二是酬谢前来祝贺的亲友。出嫁头天晚上,大都尚“新人过年”习俗。所谓过年,当然时间远远未到,但这一年是新人生活在娘家的最后一年,故把时间大大提前。结婚头一晚即为新娘的大年三十,娘家必于当晚备一、二桌丰富的酒席,让新人过年,亲属不但要作陪,且须伴新娘“守岁”,藉此表示惜别之情。  辞堂 结婚之日,上轿之前,新娘必戴凤冠霞帔,与父母至亲一一哭别,所有亲属均须给予红包作“压箱礼”。然后于大厅辞堂,行三跪礼拜祖宗及父母,表示对娘家的最后辞别,之后由舅父或兄长抱之上轿。  大轿至男家,礼仪更为繁多。  一是“过麻筛眼”(也叫“过米筛”)鼓乐及送嫁人等簇拥轿花将至男家门前,此时男家早已布置得里外一新,宾客也多在门前看热闹,花轿一到,鞭炮声大作。但花轿必得从门前场地上设置有谷桶的上方抬过。木桶内放一层象征性的米或谷,燃七星灯,一麻筛或谷筛覆于其上。此习取意深远:在谷桶内燃七星灯者,暗示生活道路不仅漫长,而且艰辛,作为一个家庭主妇,要经得住麻筛眼一样多的生活考验;内放米谷,则预祝将来家道兴隆,生活美满。过“麻筛眼”后,接着是“退轿煞”。传统习俗认为新娘结婚前仍属外来,难免带有不吉利的“煞气”和“灾星”。故由一壮年男子,一手提大红公鸡,一手持菜刀,气势汹汹,用菜刀拍得轿杆劈拍作响,一边口念咒文,意为斥退一切“煞气”。  拜堂 大轿至大厅停下,由一对牵娘(又叫喜娘),先给新娘送上一碗放有生鸡肉的米饭。此刻,等候在厅党四周的四个斯文先生(也叫拦门先生)即开始念吉祥诗文,谓之“拦门”。送米饭时,拦门先生念的是“一碗珍珠美饭香,敬予新人喜先尝,从今吃了婆家饭,家道兴隆世世昌”。敬“珍珠米饭”其实仅是一种象征仪式,新人并不真吃。然后是送给新人“下轿礼”,牵娘牵引新娘下轿。拦门先生秉烛请等候在洞房的新娘至大厅前举行拜堂仪式,一拜天地祖先,二拜父母长寿,三拜为夫妻对拜,祝百年和好,白头偕老。  撤帐 拜天地后,众人拥簇新郎新娘至洞房,吃交杯酒。拦门先生一边唱诗,一边手持一小杯彩色米粒,遍撒房中,以增加吉祥气氛,谓之“撒帐”。然后向众宾客分散红蛋或喜糖。  闹新房 贵溪人闹新房,地点多设于大厅,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多数宾客都能分享欢乐。当晚,大厅之中,一字摆开两张方桌,堂前红烛高照,桌上肉食满盘。新郎新娘居中而坐,宾客中之好事者围坐作陪。闹新房主要是于“闹”中取乐,“闹”的形式有雅有俗。较文雅者则以对对子、猜谜语等方式向新郎新娘出难题,不能对则罚酒或讲故事、唱歌;俗者往往讲一些下流的谜语、笑话,要求新郎新娘揭示谜底,否则不仅罚酒,还罚新郎新娘当众接吻,以引起哄堂大笑。  贺客分长幼 结婚第二天,由新郎新娘于大厅依次拜见众多长辈,藉此以明亲疏及长幼辈份,大都先祖父母、父母,再及外祖父母、舅父母、叔伯父母以及亲族中互有来往之长辈。大凡属长辈见新媳妇,均须给“见面礼”。  新娘入厨房 唐诗有云:“三日入厨房,洗手作羹汤”,开始履行媳妇及未来主妇的职责。但贵溪新娘入厨房,一般不作羹汤,然各地均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习俗,有到厨房舀一两勺米羹喂猪,有拿水桶舀几桶清水入锅的,有走向灶前举火筒吹火的。但有一点相同,即新娘入厨房,大都由姑嫂等人作陪。  转面 结婚后第三天上午,新郎偕新娘特意去太丈人家拜见岳父母,谓之“转面”。  上门 婚后第一个春节,新郎新娘双双去女方家拜年,拜年对象不只限于父母,凡在新娘出嫁时曾送过礼的至亲邻里(礼品,指送过衣物的),男方要备糕点果品,一一登门拜谢,然后所见亲戚邻里一一请饭。故新郎新娘这一次拜年,谓之“新姐夫上门”。  至此,结婚礼仪才算完毕。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