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传第六十翻译“王来,字原之...........”

发布时间:2019-08-31 03:07:43

明史列传第六十翻译“王来,字原之...........”

推荐回答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今浙江省宁波慈溪市)。宣德二年(1427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今天江西南昌市新建县)教谕(县教育局长)。当时宁王府用诸生(当地县学里的学生,相当于当地的公读秀才)当跳舞的舞伴。王来要求用道士来代替,从此以后王府里可以设立专职的舞蹈班子了。 宣德6年(1432年),因为被推荐升职成为御史,监督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的行政、司法。皇帝命令王来和当地巡抚周忱一起考察当地的官吏。命令中有“请上自裁”的话,(就是说你们没有处理权,只能向上级反应考察情况。)王来报告说:这些害民的官吏,只怕除去他们还不迅速,如果一定要先请示再行动,老百姓的苦难日子就更长了。皇帝因此更改了命令。 宦官陈武拿着太后的命令去江南地区办事。但是他骄横不法,王来几次抵制陈武的不法行为。陈武回到京城后,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皇帝就问都御史顾佐:这个巡按是谁?顾佐回答说:是王来。皇帝说我知道这个人,这个人是个贤良。等到王来进京城述职的时候,皇帝说了很多夸奖王来的话并奖赏了王来。 英宗即位后,因为杨士奇的推荐,王来被提升为山西左参政(大致相当于现在分管农业、水利、粮食生产的副省长)。王来到任后报告说:流民在外地已经成家的,等招回原来的故乡后因为破产又会逃离,为方便办事,请允许这些人在当地建立户籍。又报告说:郡县的官吏,现在都不以为农业为国家根本,致使老百姓到处游荡懒惰,而朝廷一下命令这些官吏又总会做些过分的事情来激发民怨,朝廷怜悯这些老百姓,下命免除他们的赋税但是又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导致土地荒芜,赋税又收不上来,累计正常完税的良民。现在应该选择有能力的人来担任管理者,督促老百姓安心务农。那些荒芜的土地,让附近的人来开垦,除了正常的赋税外,由他们自行分配剩余的果实,原来的主人回来了就归还给原来的主人耕种。凡是种桑养蚕可以补益农业生产的,给予政策上的鼓励。但是要命令官员进行监督,希望这样能让老百姓知道务农的重要性。皇帝同意了王来的建议。 王来当官非常廉洁。对于业务非常熟练。于谦当山西巡抚的时候,经常称赞王来的才能,认为他应该到皇帝身边做事。而王来执法非常严格,对于犯罪分子特别痛恨,曾经因为公事用刑打死的县令就有10个。因为这样被逮捕下狱,后来得到赦免,调任到广东地区当参政。王来因为这件事开始改变他的执法方式,因此变的宽容待人 ,而政事处理也变得更加得当了。正统十三年(1448年),升为河南省左布政使(类似河南省省长),第二年,当上了左都御史(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相当于河南省省委书记兼湖广地区书记)。也先率军逼近北京,王来率领当地的军队协助北京防务,刚刚度过黄河,就听说也先退兵了,就引兵回驻地了。 景泰元年(1450年),贵州地区苗族叛乱,当地最高军政长官侯琎在军中去世,朝廷命令王来升任右都御史接任。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一起平叛。到了靖州(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叛军洗劫了长沙、宝庆、武冈地区。王来等人分路出击,俘虏杀死叛军3000多人,叛军逃跑了。不久又出来掠夺。官兵再次击败了叛军,叛军首领韦同烈占据兴隆地区负隅顽抗,王来和方瑛击败了他们,叛军败退到香炉山,这山十分陡峭,毛胜和方瑛、陈友分兵三路,王来和梁珤负责接应,先后攻破三百余个据点,在香炉山下合围,并用大炮轰打山顶。叛军害怕,把韦同烈为首的58名大小头目捆绑下山来投降,其余的都解散逃跑了。于是王来命令军队驻扎在清平,同时命令四川方向的官兵一起出兵配合共同围剿都匀、草塘地区的叛军,官兵所到之处,叛军纷纷投降。 叛军被肃清后,军队退回原来的驻地,命令王来和梁珤留下处理后续事宜,不久后又命令王来兼贵州巡抚,王来报告说:前些日子因为调湖北、湖南方向的官兵前来平叛,因为资金不足,所以暂时实行的捐官现在需要停止,因为现在叛军已经被消灭了。而贵州地区的平越、都匀四郡,缺少资金,希望可以用盐引特批来换取民间的资金,并免除需要上交给朝廷的米例。皇帝同意了。 景泰3年10月(1453年),王来被召进京述职,加为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梁珤想皇帝建议:因为王来在平叛中表现突出,功劳很大,请求皇帝给王来奖励。都给事中苏霖反对,就这样没有加封。王来还在进京的路上,贵州苗族又发生了叛乱,于是朝廷命令他马上回去平叛。第二年(1454年),叛乱被平定。王来被封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位后,六位尚书都被罢免,王来也回了家,成化6年(1471年)死在家中。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