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员去农村考察,吃农家饭,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山西2016年7月30日下午 晋城党群)

发布时间:2019-08-31 17:34:12

政府官员去农村考察,吃农家饭,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山西2016年7月30日下午 晋城党群)

推荐回答

政府官员下乡考察吃农家饭的现象不仅表现出广大干部亲民为民的工作作风,也是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一种尝试。因此,我认为题目中的现象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第一,有利于拉近干群关系。在之前的农村考察中,很多考察活动流于形式,不利于拉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难以让领导干部真正走人群众当中,去了解村情民意。而材料中所提及的,官员在考察过程中吃农家饭,不仅体现了与民同乐、融入群众的思想意识,能够缩短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深化鱼水情。第二,有利于传达村情民意。官员下乡考察,目的就是“察民情、解民意”,吃基层百姓的农家饭,和百姓聊聊家常,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农村群众的基本生活状态,只有官员亲身体验了百姓的苦,才能真正去为百姓谋实惠、办实事。而通过吃农家饭,群众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诉求,确保下情上达。第三,有利于约束政府行为,打造节约型政府。以前领导干部下乡考察,多由村里接待,有时为了体现村民的热情,会造成村民资产浪费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加了农村群众的负担。而下乡考察的干部到农户家派餐吃饭,有什么吃什么,可以刹住公款吃喝之风,有利于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约束了公职人员的不良行为,对打造节约型政府大有裨益。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这种现象流于形式,会适得其反,不但会造成浪费、加重祥众负担,还会破坏干群之间的关系,损害政府的形象。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以确保此类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一是增强党性意识,让干部和群众成为一家人。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人户调查,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只有把百姓当成亲人,一个餐桌吃饭才不会显尴尬,只有饱含对群众的深情,才能自觉把自己归于群众的一员,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用心把事情办好、办实。重庆机关干部“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一种很好的示范,要让吃农家饭不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能够切实让干部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内心的有效方式。二是完备制度体系,规范党员的日常公务行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约束,中央八项规定规范公职人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出台后,党员的日常公务行为变得更加规范、高效。例如,云南公布了《关于省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基层交纳伙食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的延伸,对基层考察等公务活动用餐做了进一步的规范,有利于形成完备的公务接待规范制度体系,有了相关制度的约束,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将吃农家饭变成一种作秀。同时,我们还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传、帮、带,帮助他们增强组织观念,严格遵纪守法。三是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保障制度落实。群众监督是最深入、最广泛、最有效的监督方式。例如,福建某地政府规定,下乡人村的领导干部需就餐的,要由村委会安排到农户家就餐,相应的单据要在干部与农户签字之后交由单位归档,这种政策的出台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监管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群众民主评议,组成群众代表监督团,通过政府“两微一端”的渠道,全方位、多维度监督干部的基层考察活动,杜绝吃喝浪费的现象,从而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利益,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